一隧连中老 友谊伴坚守
张伟明 殷学合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伟
1月14日22时,月光如水,轻柔地洒在中国与老挝边境。喧闹了一天的磨憨站,沉浸在夜的静谧之中,仿佛在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时光。
2025年春运首日,边疆和李绍旭的内心都有点小期待。这一天,他们恰巧都乘坐作业车,驶入中老铁路友谊隧道内部对接触网进行全面“体检”。“这条隧道,一多半嵌入中国的怀抱,另外一小半则延伸进了老挝的土地。”边疆的声音在空旷的隧道中回荡,带着一丝自豪。
全长近10公里的友谊隧道连接中国和老挝,见证中老两国的友谊,也见证了两位青年的成长。29岁的边疆,是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普洱基础设施段磨憨综合维修工区的检修班班长。他所在的班组,肩负着友谊隧道中国段内接触网检修的重任。在隧道另一端的李绍旭,是中老铁路琅勃拉邦维保管理中心孟赛工区的一员,负责老挝境内接触网设备的维护工作。
这对跨国工作的青年,曾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同入路实习,从最初的懵懂青涩,到逐渐熟悉工作业务;一同下现场作业时,相互配合;一起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每一刻都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和真挚的情感。”李绍旭说。
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前夕,边疆和李绍旭主动报名到中老铁路工作,边疆来到了磨憨工区,李绍旭则远赴老挝工作。由于中老铁路中国段和老挝段分属不同的维修机构,设备的检查维护计划和时间不尽相同,他们能见面的机会不多。但他们彼此仍牵挂着对方,互相鼓励。
“我们这边是每月一次,利用夜晚列车停轮‘休息’的间隙,登上作业车作业平台,穿行于铁轨之间,对每一米接触网设备进行检查。”边疆说。
边疆边说边仔细查看每一组吊弦(铁路术语,支撑接触线的支架),手持仪器仔细测量着接触网的几何尺寸,他的手指会轻轻滑过那些复杂的结构,仿佛在弹奏着一首无声的乐章。时而,他会停下脚步,记录下某个细微的发现,或是调整某个部件的位置,确保它们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边疆说,自己的名字就是使命,“我会坚守在祖国边疆,确保中老铁路畅通无阻。”李绍旭则认为,自己虽然身在异国,“但这里离祖国最近,是我最喜欢的地方”。
接触网,这一电气化铁路的“生命脉动”,静静地悬挂在中老铁路线的上空,宛如一条金色绸带,悄无声息地为列车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着列车穿越千山万水,连接起城市的繁华与乡村的宁静。
“隧道内,一条清晰的界线划分了国界,而中国和老挝的灯光带,分别以两国国旗的颜色为灵感,每当列车呼啸而过,灯带便如魔法般点亮,仿佛引领着旅人穿越时空,穿梭于两国的历史与文化之间。”李绍旭说。
在这片被铁轨与灯光分割却又紧密相连的空间里,尽管两人近在咫尺,按规定却不能触碰或握手。隧道里,涂刷着蓝天白云图案的隧道穹顶之下,两国交界处的隧道壁上的国界线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足够清晰可见。两人隔着国界线隔空相望,景观灯七彩变幻,时空隧道般照亮两人的面庞,细微的汗珠也掩饰不住那一丝阔别重逢的喜悦。“好久没见,你长胖了,但还是那么可爱!”李绍旭笑着说。边疆则关切地叮嘱他:“要格外注意安全啊,等你回国咱们再相见。”
隧道闷热,3小时夜间检修作业后,两人全身都湿透了,但整个过程中两人谁都 没有懈怠,始终严格按工作标准操作,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细致。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次的细致检查和养护,都是对列车安全的有力保障,更是对两国和沿线民众福祉的深情守护。
作业结束已是15日凌晨。不久,阳光洒在大地上,一趟趟满载货物的列车从隧道奔驰而过,旅客也陆续抵达车站,磨憨站又恢复了白日的热闹与生机。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15日,中老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超4543万人次、运输货物超5110万吨,已经连续3年超额完成年度运输目标,客货运量连续3年增长超两位数。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数像边疆和李绍旭一样铁路青年的辛勤付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诠释着对工作的坚守和对两国友谊的深情传承。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