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推动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为目标,首个“中字头”长期资金入市文件发布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

晚间,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也被业内称为首个“中字头”推动资金入市文件。《意见》发布将推动加强顶层设计、形成工作合力,实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与中长期资金稳定回报的良性互动。

“股市要发展好,有两大关键,一是有没有好的投资标的,二是有没有充分的投资资金。”有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文件出台,将有助于推动解决A股市场长期的增量资金问题。

《意见》主要举措有三大方面。一是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二是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稳健发展;三是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

证监会晚间表示,《意见》主要目标是,经过一段时间努力,推动中长期资金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更加合理,投资行为长期性和市场内在稳定性全面强化,投资者回报稳步提升,中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

具体而言,在生态建设方面,将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鼓励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回购增持,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严厉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行为,持续塑造健康的市场生态;完善适配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完善中长期资金交易监管,完善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机制,推动与上市公司建立长期良性互动。

在发展公募、私募方面,将加强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制定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投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基金公司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努力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建立ETF指数基金快速审批通道,持续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和占比;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推动公募基金投顾试点转常规;鼓励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丰富产品类型和投资策略,推动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提高权益类私募资管业务占比,适配居民差异化财富管理需求。

在配套政策方面,将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完善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制度,支持具备条件的用人单位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鼓励企业年金基金管理人探索开展差异化投资。

同时,还鼓励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优化激励考核机制,畅通入市渠道,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公募基金净值回撤较大,行业面临一定挑战。此次《意见》提出多项发展举措,将有助于丰富产品和服务,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一致性,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证监会主席吴清9月24日“预告”将发布《意见》并公布主要举措后,公募基金、保险资管等机构都在抓紧研究落实。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证监会多年来一直在努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此次文件如何落实,还需要关注后续具体的执行。

“保险资金、养老金以及企业年金等现在投资比例上限已经提得比较高,现在的关键是提高实际的投资比例。这就要针对资金属性和管理机制等问题,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一位保险资管投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比如企业年金一直以来投资风险偏好都比较低,如果要激发企业年金的入市积极性,不仅需要拉长考核期,还要从机制上增加对亏损的容忍度,才能真正让机构放开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