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轻人宣布“正式被确诊为淡人”!你是“浓人”还是“淡人”?
今天,五四青年节
当代青年精神状态还好么?
当被问及这个问题
年轻的大学生们给出了
五花八门的答案:
“积极”“阳光”“美好”“普遍发疯”“癫”……
五四青年节之际
在场栏目来到上海各大高校
随机采访了校园里的青年学子们
看看大学生们如何理解“青年”二字?
作为“青年”的一份子
他们在烦恼些什么?
又快乐些什么?
对自己的未来有怎样的预想?
进取的人生,“浓人”“淡人”总相宜
这个春天,关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讨论从一部电影延伸到了更广阔的场域。导演宫崎骏青年时代后的大部分人生,都在用行动回答这个问题:一次次宣告停笔,又一次次拿起画笔,持续创作。银幕前的年轻观众在经受灵魂拷问时,也要知道,你们的价值观、理想追求和行动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命运。
“五四”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年轻人里曾流行“浓人”“淡人”的调侃。一些年轻人宣布“正式被确诊为淡人”,他们情绪淡淡的,没什么大波动;爱好淡淡的,问就是都可以;说话淡淡的,好的收到可以……相对于那些富有生命力、习惯站在舞台中央、用尽全力去生活的“浓人”,“淡人”的哲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做“浓人”还是“淡人”,是不同的人生选择,却也并不绝对。看似对工作“淡淡”的人,可能也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淡卷”;以高浓度热情工作生活的人,也会需要精神减负。“浓淡”流动的背后,本质还是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最终还是指向进取、奋斗。
又一个“五四”青年节,我们想表达的是,青年展现进取和奋斗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内核却又殊途同归。无论是向外求,还是向内求,青年都要回答时代之问,都要扎根中国大地、扎根现实世界。
百年前的革命者以《中国青年》为阵地,热情呼唤青年“到民间去”,深入结交、团结、教育和研究工人、农民,了解工厂、农村。只有了解了真实的中国,才能深入理解社会现实,才可以真正改造社会和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曾说,“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用勤劳的双手和诚实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拒绝投机取巧、远离自作聪明”。
这也给当代青年指出了奋斗的路径——青年应该将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确立积极且可达成的人生目标,不断自我成长,实现人生理想。而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奋斗,以勤劳的双手播种希望,用诚实的劳动耕耘未来,以不懈努力和坚定信念,才能创造属于自己、也属于全民的美好生活。
在李大钊眼中,青年的文明,是进取的文明,是创造的文明。“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如今的青年,不缺乏李大钊所说的坚韧、进取、创新、敏锐等特质,要让他们心无旁骛地放手干、大胆干,也需要我们积极地引导青年、悦纳青年、激励青年,包容各种“浓度”的青年,让他们既可以在奔忙、受挫、学习中继续向前,也可以撸猫、放空、享受生活;让他们拥有且能顺利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赛道,真正做到各尽其才、各显其能。
恽代英曾说“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换言之,努力奋斗的人,将会永葆青春。历史不会停笔,每天都是新时代的第一天。对青年来说,更应将眼光放长远而非陷于一时得失,不坐井观天,亦不妄自菲薄,在实践中获得成长,以行动书写答卷。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张玮 薄昕 冯文欣 鲍琳奕 周磊 刘雪妍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晓川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