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中毒」好发季节来临 医师揭4危险因子

冬季不但是心血管疾病与流行性感冒盛行之时,「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事件也层出不穷;救治方式首先是先将病人脱离中毒环境并尽速送医。(示意图/于家麒摄)

10月过后天气将逐渐变冷入冬,这个季节不但是心血管疾病与流行性感冒盛行之时,「一氧化碳中毒」的意外事件也层出不穷。根据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统计资料显示,大部分的一氧化碳中毒意外发生于冬天及早春,其中12月至4月占百分之73.8,且患者通常较年轻,而发生原因不外乎是瓦斯热水器使用不当、煤炉、炭火及汽车引擎废气引起,提醒民众特别注意。

卫福部金门医院急诊科主任戴克颖指出,一氧化碳(CO)为一种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一般产生时并无特别警讯,所以一般人常在无意间发生中毒而不自知;居家时一氧化碳容易因密闭空间通风不良而产生,当供氧不足而燃烧不完全时就容易大量产生,人体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时,因其与体内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的亲和力高出200至300倍,而碳氧血红蛋白较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速度慢3600倍,当一氧化碳浓度在空气中达到35ppm,就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戴克颖表示,人体一旦吸入一氧化碳,血红素优先与其结合,导致阻碍血液循环输送氧气的功能,人体组织就会缺氧,轻则引起头晕、头痛、恶心、虚弱甚至呼吸急促,严重时会引起胸闷胸痛、心肌梗塞、昏迷、抽搐、失禁,甚至死亡等严重的情形发生。

戴克颖说明,有关一氧化碳中毒的救治方式,首先是先将病人脱离中毒环境并尽速送医,给予百分之百浓度的氧气及支持性疗,并详细检查有无造成器官实质性伤害,严重患者更需给予高压氧治疗、并转送至医学中心做后续追踪。

戴克颖提醒,除上述提及之症状以外,一氧化碳中毒的部分病人会于急性期缓解后的2至40天出现延迟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智能减退、大小便失禁、步态不稳及行为退化等,需另于相关科别作后续追踪及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