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三季报亮点纷呈:细分赛道盈利增长强劲 企业持续深化海外布局

来源:证券日报

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记者发稿,A股市场已有491家医药生物板块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三季报。

整体来看,491家公司前三季度合计营收、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但即便如此,细究三季报,转型中的医药生物行业不乏亮点,部分细分赛道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力;与此同时,“创新”和“出海”成为了推动医药生物行业前进的“双引擎”。

板块业绩分化

具体来看,上述491家公司当中,有184家上市公司在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化学制剂、血液制品、医疗耗材等细分赛道的上市公司盈利情况更为理想。例如,化学制剂板块156家上市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8.9%。

同时,总计有37家公司在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其中,迈瑞医疗、药明康德、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百利天恒、上海医药等头部企业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了40亿元。此外,从同比数据来看,在这37家上市公司中,有25家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

黑崎资本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医药生物企业实现业绩稳定增长的关键,在于持续的创新能力、有效的市场策略和对行业趋势的准确把握。一些业绩出现下滑的企业可能需要重新审视其产品线和市场定位,加大研发力度,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同时,也建议医药生物企业关注“银发经济”这一趋势,通过提供针对老年人群的健康产品和服务来开拓新的市场机会。

“出海”助推发展

据悉,在国内医药生物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之际,“出海”成为了部分医药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助推因素。

康龙化成于10月30日披露的2024年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8.17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归母净利润14.22亿元,同比增长24.82%。公司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得益于海外客户需求的逐渐恢复,以及更多的服务项目逐渐进入到中后期临床开发阶段,公司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18%。

甘李药业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2.45亿元,同比增长17.81%;实现归母净利润5.07亿元,同比增长90.36%。公司表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兴市场拓展成效显著,国际销售订单增加,国际销售收入为2.42亿元,同比增长37.63%。其中,第三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2.1%。

与此同时,多家医药上市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英诺特近期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1亿元,同比增长87.05%;实现归母净利润2.45亿元,同比增长182.65%。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主要从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业务。在战略定位上公司将国际市场作为发展的第二引擎,未来会逐步加快在东南亚、欧美市场的商业化进程。目前公司已在新加坡成立了国际市场总部,在东南亚市场会力争从泰国市场拓展到周边具有潜力的其他国家,欧美市场亦在积极布局中。

神州细胞近日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9.37亿元,同比增长40.44%;实现归母净利润1.5亿元。公司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已与多个境外合作伙伴签约,推动公司产品安佳因®尽快在当地实现商业化。同时,预计自2025年开始,该产品有望在境外多个国家陆续上市。该产品目前具有很大的产能和成本优势,因此“出海”后占领市场份额的确定性较强,预计能够带来业绩增量。

加强研发投入

另据了解,尽管当前医药生物行业处于融资低谷阶段,但在鼓励创新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行业内上市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整体研发投入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478家医药生物上市公司(有可对比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合计为747亿元,同比增长0.5%。其中,251家公司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占比约52.5%。恒瑞医药、新诺威、百利天恒、荣昌生物、长春高新等企业的研发投入均同比增加了超1亿元。

恒瑞医药向记者表示,公司持续深入践行科技创新和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幅度加码创新研发,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45.49亿元,同比大增22%。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也为公司创新成果转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通过持续的创新和积极的‘出海’战略,医药生物企业能够实现更快的业务发展、更高的业绩增长和更强的市场竞争力。”沙利文大中华区生命科学事业部咨询经理徐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性的创新成果,为医药生物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出海”选择和机会。与此同时,成功“出海”后,海外合作与交流使得医药生物企业也能深入了解全球市场的需求和趋势。“创新推动出海”以及“出海促进创新”之间形成的正向循环,将推动医药生物企业步入一个持续成长、不断突破的良性轨道。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