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怎么干?丨经济大省挑大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孙燕 上海报道4月2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情况。

“强富美高”对应着“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蓝图,自2014年至今已有十年。

总结十年来的成绩,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许昆林介绍道,在“经济强”上,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连跨6个万亿级台阶,从2014年的6.51万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2.82万亿元,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5个城市经济总量过万亿。在“百姓富”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72万元增加到5.2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30∶1降至2.07∶1。在“环境美”上,江苏在经济总量接近翻了一番的同时,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26.4%、30.9%左右。在“社会文明程度高”上,13个设区市全部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谈及2024年的工作重点,许昆林指出有六点:一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二是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三是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是更大力度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五是扎实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六是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江苏还有“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目标。南京大学经济增长研究院院长沈坤荣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包括大三方面:传统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战场,但目前技术含量、绿色化水平都有待升级,传统产业的升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个方面。第二方面是未来产业的培育:如何从无到有发展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是从原创性科技到产业的过程。第三方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即初创企业如何通过资本市场、营商环境改善而壮大起来。

投资、消费新增长点在哪?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去年江苏经济增长是5.8%,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量都占全国的1/10。”许昆林指出,今年江苏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以上。其中,重中之重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投资、外贸,努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做强有活力的外贸。

2023年,投资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4.1%。今年前两月,江苏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6%、比全国平均高2.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1%、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

江苏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张春龙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拉动经济需要有效投资,一方面投资要有潜力可挖,如大量的设备更新;另一方面是要寻找新的投资点,如新质生产力给江苏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设备更新也要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而不是盲目、简单的更新。”

2023年,消费对江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8%。今年前两月,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平均0.6个百分点。

谈及今年投资、消费的新增长点,许昆林指出,据摸排,今年江苏全省设备更新需求达900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需求有700亿元左右。为此,江苏已经出台了制造业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并正制定汽车、家电、家居换新支持政策和清单,组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促消费活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力点在哪?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覆盖全部31个大类,规模约占全国的1/8;有6个行业规模已超万亿元,拥有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成电路、船舶海工装备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为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许昆林表示,江苏将坚持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抓基础研究、抓产业升级、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

基础研究方面,江苏今年将设立“应用基础研究特区”,依托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高水平建设省物理、应用数学、合成生物基础三个研究中心,实施40个基础研究重大项目,根植“从0到1”的原创力策源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在于基础研究。”张春龙指出,江苏在基础研究方面有良好基础。省内大学、科研机构的数量在全国处于前列,应根据自身基础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和国外相比仍有差距,国家层面需要宏观布局、整合资源,江苏可以根据产业和科研基础,在基础研究方面选取重大项目、选择发力方向。

沈坤荣同样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需要原创性科研投入:江苏要建好用好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太湖实验室、姑苏实验室,通过对原创技术、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的投入,为科技自立自强和未来产业培育提供载体和平台。

围绕产业升级,许昆林表示,江苏一方面将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在新领域新赛道上抢占制高点。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着力巩固扩大传统产业优势。

“产业升级和基础研究的关联度很高。”张春龙指出,江苏制造业发达,也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独到优势。但要在新的领域抢得先机,制造业就要尽快转型升级,包括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等手段优化升级。

为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去年江苏制定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现在总数达到5.1万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795家,有效期内累计1474家。

“只有企业创新抓好了,全要素生产率才会大幅度提升,才能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许昆林表示,江苏将研究出台一批增量政策,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能够达到5.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万家。

据沈坤荣介绍,江苏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从而形成江苏未来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江苏也“先立后破”,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如江苏的化工原材料、化学头部企业通过新技术的嫁接、新材料的应用形成升级换代的过程。

围绕“因地制宜”,沈坤荣还建议,江苏可以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发展新质生产力。如连云港、盐城、南通都是沿海城市,可以把海洋经济、海洋生物工程、湿地保护等相关产业结合起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地彰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