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创年内最大周跌幅,红利策略到头了吗?
今年以来,一路大涨的银行板块在本周出现大幅调整,中证银行指数(399986)周跌幅超3%。
业内人士认为,在“央行周”的作用下,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存款利率下调,资金对银行资产质量预期发生变化,导致本周银行股震荡,引起不少投资人士关注。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期银行股震荡是资金风格切换所致,未来在红利策略的驱动下,资金“含银量”还有望提升。
银行股震荡下跌
央行OMO(公开市场操作)、LPR、MLF(中期借贷便利)相继降息,国有行、股份行挂牌存款利率火速对称性跟进,本周以来,多个市场利率下调引起银行股走势震荡。
7月22日,银行板块集体下跌,此后股价出现反弹,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等股价创下新高,此后银行股再度下跌,7月25日、7月26日连跌两日,中证银行指数周内3个交易日收跌,2个交易日收涨,累计跌幅达3.11%,创下年内最高周跌幅。
个股方面,42只上市银行股几乎无一幸免,仅工商银行、杭州银行录得上涨。下跌个股中,民生银行累计下跌6.86%,为跌幅最大的银行股,该个股在7月24日遭18笔大宗交易折价卖出,北京银行周内累计跌6.04%,招商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均跌超5%。
上海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对记者分析称,本周受到多个市场利率下调消息的影响,资金对银行资产质量预期发生变化,导致银行板块出现震荡走势,具体来看,是被动基金、北向资金等前期进场资金转变风格所致。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本周三起连续三日净卖出银行股,分别为2.43亿元、16.51亿元、11.02亿元,本周累计净卖出银行股13.29亿元,超五成个股遭北向资金净卖出,其中招商银行合计遭净卖出5.01亿元。
“北向资金在短期内在推动银行股涨跌,但风格切换较快。”中泰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戴志锋指出,保险和银行理财是银行股的基本盘,主动基金在趋势确定时才会明显加仓,整体上看,从2020年开始到现在,优质股份行和大行获得了比较多的北向资金流入。
前述人士进一步称,资金前期大举购买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宽基指数ETF,助推银行股上涨,但在三季度资金风格变化下,ETF基金上周出现较大幅度调整,对银行板块也造成一定的抽水效应,不过,从整体上来看,市场对于银行股资产质量改善仍看好。
浙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梁凤洁指出,本轮存款降息可对冲前期LPR调降影响,稳定负债成本,资产端LPR调降后,向负债端利率的传导速度显著加快,银行息差得到支撑。
央行打出降息“组合拳”周内让银行股一度承压,但随着各大银行挂牌存款利率跟进下调,银行股逐步回弹,不少下跌的银行股获得资金反向流入。例如民生银行,本周累计跌6.86%,但累计获得北向资金净买入5.30亿元,重庆银行、常熟银行出现不同程度下跌,均获得北向资金净买入超1亿元。
“含银量”仍有望提升
银行股周内出现大幅震荡,令投资者担忧,配置银行股的三季度红利策略已到头。一位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得益于上半年实行的红利策略,不少机构已完成年内投资目标,进入三季度调整投资风格,近期减持银行股等“红利股”以确保获利,未来减持可能还会进行一段时间。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增配银行股的趋势明显,但当下公募基金对银行股的配置仍处于低位,未来“含银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机构持有银行股的仓位正在缓慢修复,增配空间依旧乐观。”中信证券肖斐斐指出,今年二季度末银行股占主动型基金重仓股比例为2.45%,较一季度末小幅抬升,但这一持仓比例仍处历史相对低位。
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基金有银行股总市值占基金总重仓的4.98%。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占主动型基金重仓股比例分别达到0.77%、0.59%、0.92%和0.17%,其中国有大行获持仓比例提升幅度最大。
戴志锋指出,被动基金是今年推动银行上涨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被动基金规模快速增长,前5月达到去年全年增量的90%,作为沪深300指数中权重最大的板块,银行股受益于沪深300为代表的宽基指数的快增,未来被动基金对银行的影响有望进一步提高。
信达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樊继拓在报告中指出,二季度基金对红利板块持仓比例仍在提升,虽然呈现整体低配格局,但不断扩大。他认为,稳定的高股息率和低估值对资金的吸引力仍存。而且随着被动权益基金的影响力逐步提高,对红利板块的配置需求提升,或许能扭转主动权益基金对红利板块的长期低配状态。
一位券商自营人士也对记者分析称,银行作为宽基重要组成部分,有望受益于被动基金规模的增长,若未来经济增速缓慢,市场行情较为低迷,指数基金规模或进一步扩大,为银行板块带来更多增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