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战争中,威震欧陆的英军长弓兵,是怎样炼成的
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英法百年战争中,大量新型兵种及战术战法不断登台亮相并大放异彩。而这其中,英格兰长弓兵无疑是当时战场上最为耀眼的明星。其在克雷西、普瓦捷、阿金库尔等战役中的出色表现,不仅打破了千百年来骑兵对步兵屡战不败的神话,更严重动摇了西欧贵族骑兵的军事垄断地位,宣告了特权阶层的衰落,进而影响了之后数百年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那么,当时的英格兰是怎样造就这样一支威震欧陆的长弓兵部队的?这个将称雄战场数百年的重甲骑兵掀翻在地的兵种,又为何会在百年战争后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上图_ 影视剧中正在使用英格兰长弓的步兵
长弓之国:英格兰的“全民练弓热”
当时的英格兰有着独一无二的长弓文化,其全体国民(指男性)都普遍进行过不同程度的弓术练习,这就为英军长弓兵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英格兰长弓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至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时期。作为外来的统治者,威廉极力打压本土盎格鲁-撒克逊贵族的势力,规定盎格鲁-撒克逊的有产者不得拥有骑士装备。但在当时,弓箭不属于骑士装备,因而也就不在限制之列。
正因如此,长弓虽然并不像盔甲、骑枪、佩剑等骑士装备一样地位尊崇,却成为身份不高者可以合法持有的武装,这就使其在社会中下层人士(不含农奴)中拥有很高的持有量。往后,自亨利一世时期开始,频繁的国内外战争使得英政府对于军队和武器的需求量激增。1252年,英王亨利三世颁布军备法案,明令规定平民阶层必须置备弓箭、练习弓术,以便在战时从中征调弓箭兵随军出征。
上图_ 亨利三世 (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
亨利三世之后,历代英王对弓箭和弓术均予以高度重视。日积月累,英格兰便逐渐形成了风靡全国的练弓热潮。因为一直以来,从军征战被认为是贵族的专利。在无法成为主流重装骑兵的情况下,不少普通民众将修习弓术视为改变命运的良途,以便将来作为一名弓兵在沙场上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毕竟战争年代从军要比务农有前途得多。
爱德华三世时期,专门规定15到60岁的男性公民要在周日及假日前往当地教会参加不少于两个小时的弓术练习,并禁止将时间浪费在除射箭外的其余体育活动上。由此一来,全民练弓便为英军的长弓部队提供了雄厚的兵源。每遇战时,英军便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抽选那些身材高大、臂力过人、弓术精湛者从军,从而在短时间内集结起一支庞大的弓兵军团。
上图_ 英格兰长弓兵
精益求精: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虽然武器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光有兵源、没有武器,显然也无法打造一支劲旅。
英军对长弓及配用箭矢不仅选料仔细,而且工艺严谨。虽然长弓不像板甲、佩剑那样需要量身定做,且制作程序亦不复杂。但在政府严苛的律令之下,英格兰的长弓制造业很快就发展出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工艺规范。对于长弓的木料,要求为“三指宽,七英尺长,质地均匀平直、没有结节”。对于弓弦的制作,必须使用大麻纤维,避免像肌腱或皮革类弓弦那样易受到雨水的影响。箭杆要使用白兰木或桦木,并“以最高标准打磨光洁,剥去树皮并涂以青漆”。
上图_ 以单片紫杉木制造的英格兰长弓
除去选材极为讲究外,在制作时,英军专门成立监察部门,对制弓匠人的各道程序进行严格检查。例如弓背在弯曲时,理想状态下应该是呈一个等半径的圆弧,故而检查者会仔细查看工匠是否将弓背的宽度和厚度加工成从中段向两端逐渐减小的样式,并以其弧度的流畅与否来判定弓背的优劣。为最大限度降低次品率,政府还严禁工匠在光亮不足的夜间制作长弓,为此甚至专门悬赏,重金鼓励百姓举报夜间制弓者。
正是在这般严格的规范与制度的作用下,制弓匠人对自己的产品不敢有丝毫怠慢,所以每一张英格兰长弓都称得上质量精良。相对地,制弓匠人的收入及社会地位亦颇为尊崇,这反过来又推动了英格兰制弓业的蓬勃发展。
上图_ 使用长弓作战的英军
推陈出新:必然的战争规律
长弓战术最早由威尔士人发明运用,但他们只是把长弓作为主力兵团冲锋前进行远程火力投射的一种次要武器。而英格兰则在与威尔士人的战争中意识到了长弓的巨大价值,开始大规模集中使用长弓兵,从而显著改变了欧洲的战争样式。
在与欧洲大陆的主要对手法国人的交锋中,鉴于自身在野战主力——重甲骑兵力量上处于绝对劣势,英军在爱德华三世、黑太子爱德华等优秀统帅的指挥下,创造性地将长弓兵作为核心力量,通过多兵种协调战术来克制法军的骑兵优势。以克雷西之战为例,英军以其全部重骑兵下马,与威尔士长枪手组成正面力量建立战线,其后方及两翼布置长弓兵。这样长弓兵既能屏护战线侧后,对敌军迂回者实施射击,又可在敌军重骑兵对战线正面实施冲锋时,在其进军线路上进行远程攻击。若敌军使用步兵或轻骑兵实施正面进攻,则英军的下马骑兵便择机上马,以骑马突击冲垮对手。
上图_ 热那亚十字弩兵
而与英军相比,法军虽然也对长弓有所研究。但长久以来崇尚骑兵陷阵的传统,致使他们认为弓兵近战能力太弱,故而热衷于使用骑兵发动集群冲锋,在远程火力投射方面仅仅依靠热那亚十字弩兵。
然而,十字弩这种直射类武器并不能有效杀伤布置在主力战线身后的长弓兵。在克雷西、普瓦捷等会战中,英军长弓兵只要进入射程,便使“遮天蔽日的豪雨从天国骤降而至”,密集的箭雨很快就驱散了只有轻甲护身的十字弩兵。
而当法军重骑兵开始冲锋后,尽管其身上披厚甲,但雨点般的箭矢会大量杀死他们那些防护不强坐骑,从而导致骑兵被从马上摔下,由此使冲锋阵型出现严重混乱,最终能冲到英军主战线上的人寥寥无几。尽管法军骑兵的表现十分英勇顽强,但在长弓兵箭雨的无情摧残下也是无可奈何。
上图_ 正在突破英军阵地的法国重骑兵
然而,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百年战争将长弓兵推向了历史的巅峰,使得欧陆传统的贵族骑士军团受到重创。但是,战火也教会了法国人如何改革创新自己的战术战法和武器装备。
在1415年的阿金库尔会战中,尽管英军凭借长弓兵再度取得胜利,但在实战中长弓箭矢已经很难击穿对手的板甲。1453年,在百年战争的谢幕演出——卡斯蒂永之战中,在让·布赫的指挥下,法军使用火器彻底压制住了英军长弓兵,并最终获胜,长弓兵由此开始黯然失色。
此后,英军阵中长弓兵的比例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长弓手也放下长弓,开始练习火器。
上图_ 卡斯蒂永战役
进入16世纪,随着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为谋生计不得不进入城镇打工,大家在假日一起练弓的场景在英国变得越来越罕见。受此影响,市场日益萎靡的长弓制造业也再无往日的兴盛,不可挽回地走上下坡路。在兵源和装备都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长弓兵的发展自然而然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在经历了一场全国性的大辩论后,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于1595年正式签署《终止长弓法令》,长弓最终被火器完全取代。
可以说,百年战争催生了长弓的飞速发展,成就了英军长弓兵威震欧陆的军事神话。而同样是百年战争的刺激,西方火器以更迅猛的速度完成升级换代,并最终取长弓而代之,成为战场王者。这或许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作者:林森 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阿彻•琼斯 《西方战争艺术》
[2]罗伯特•奥康奈尔 《兵器史:由兵器科技促成的西方历史》
[3]王一峰 《英法百年战争》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