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股价50年最惨」!昔日半导体霸主为何衰败?3个血淋淋教训
(图/今周刊提供)
一个时代的终结!曾经是全球最有价值半导体公司的英特尔,在三个关键败因影响下,业绩与股价一泻千里,道琼预计于本月8日将其踢出成分股,改纳入辉达。
11月1日,道琼宣布,AI加速运算晶片巨人辉达将在8日被纳入道琼工业指数、取代英特尔。谁能想到英特尔在1999年与微软一同加入道琼成分股时,是其中唯二的科技公司;二十五年后,微软还在列、英特尔却「被下车」,反映生成式AI热潮,以及没跟上AI的英特尔辉煌不再。
辉达当红、英特尔英雄变狗熊的现实,充分反映在股价上。辉达继去年狂涨240%后,今年以来又再大涨超过180%;反观英特尔今年以来跌幅超过5成。大约从5月开始,英特尔就是道琼成分股中股价最低、表现最差、权重最低者,9月时,股价更以18.89美元创下半世纪以来最糟。由于股价是个股能否被纳入道琼指数的基本要件,从年中开始外界便推估,英特尔今年内就会被踢出道琼成分股,改由辉达入选。
而辉达也做了一件事,提升自家股票对道琼的吸引力──股票分割。辉达在股票分割前,每股约莫是1千2百美元;然而,道琼计算权重方式是依据个股股价、而非市值,若股价远高于大部分成分股,就会占指数权重过高,不利于被纳入。
于是辉达在6月初时将1股拆成10股,对市值没有影响,但一股的股价因此降了9成,增进了被纳入道琼指数的机率,也才有了如今「辉达上、英特尔下」的结果。
10年前,不论是被辉达取代、还是股价腰斩与连续亏损,都是无法想像的事。三个关键因素:专注研发的文化不再、制程与技术误判带给对手崛起的机会,以及官僚文化,让英特尔从一代霸主,变成现今「惨不忍睹」。
因素一》不再专注研发
英特尔自从1968年成立以来,不论是初期的记忆体、还是之后称霸全球的x86架构处理器,技术,都是最重要的一环。英特尔首四任执行长:诺宜斯、订下半导体制程推演圭臬「摩尔定律」的摩尔、说出「唯有偏执狂得以幸存」的葛洛夫,乃至于贝瑞特,无一不是工程背景、拥有博士学位,带领英特尔的设计与制造,走在尖端。
然而,当专长为业务行销的欧德宁,于2005年出任英特尔第五任执行长时,英特尔变调:从专注工程转向注重行销。在他执掌期间,英特尔营收攀上全球半导体龙头,但台积电前研发副总经理、清大半导体学院院长林本坚透露,「当时英特尔很多高手都走了,导致后来的元气大伤。」
(图/今周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