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续住宅 让建筑自然呼吸

(图/台北市都发局)

融入美学设计的社会住宅,结合智慧、绿能、循环经济发展,不仅成为台北城中会呼吸的有机体,也为永续生活创立新典范。

如何让都市发展朝向永续迈进,是全球都关注的议题。其中循环经济、绿建筑、节能减碳等永续面向,都能在日常生活的「居住」中得到落实。多年来台北市持续推动兴办社会住宅,并在建筑设计上兼顾永续、智慧、节能等特点,也与城市美学结合,拓展社宅在永续发展的新可能。

回应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

因应全球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目标,以应对气候变迁、打造韧性城市,各国持续关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而早在2015年联合国便提出「2030永续发展议程」,当中揭示17项「永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作为未来15年永续发展的指导原则。在SDGs多项目标当中,目标11即为实现「永续城乡」,「促使城市与人类居住具包容、安全、韧性及永续性」。

台北市都市发展局专门委员魏国忠表示,台北市透过多元方式兴办社宅,为的是确保所有人都能取得适当、安全的住宅与基本服务,保障弱势居住权益,借此实践永续城乡。

广慈博爱园区社宅里的全龄共融式游戏场,是住户交流情感的好去处。(图/台北市都发局)

广慈博爱园区社宅导入智慧应用的中央监控系统,具有节能、维安、修缮等多重功能。(摄影/林炜凯)

为社宅量身打造循环经济

魏国忠指出,为鼓励绿建筑与智慧建筑的兴建及改善,台北市政府订定《台北市建筑管理工程处补助社区既有建筑物之绿建筑或智慧建筑改善作业须知》,更在社宅规画之初,就把绿建筑、智慧建筑、安全性及无障碍空间等设计纳入考量,正在兴建中的南港机厂社会住宅就是一例。

南港机厂社会住宅除了是台北市量体最大的社宅,同时也是全球第一个取得「BS 8001:2017」循环经济国际认证的社宅,借由结合「可回收建材与循环建材」、「资源循环再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弹性模组」等策略,让社宅的资源得以循环再生及永续利用,实践循环经济的减量(Reduce)、重复使用(Reuse)、回收(Recycle)、再思考(Rethink)及维修(Repair)等「5R」理念。

魏国忠进一步说明南港机厂社会住宅的厉害之处。在建材和工法上,南港机厂社会住宅为追求资源运用最大化,在混凝土部分加入可回收再利用的飞灰、炉石粉来取代部分水泥建材,并使用工厂裁好尺寸的定尺钢筋,借此免去在工地现场裁切钢筋后所产生的废材。此外,南港机厂社会住宅也透过太阳能板、滞洪池与电力回生电梯等设计,让建筑本身能够自行发电与节约水资源,如此一来,社宅每年便可省下10万度用电量,使其成为绿能社宅的新指标。

兴隆D2区社宅社宅坐落中庭的空中花园为环境植入绿意。(图/台北市都发局)

智慧社宅成为新家常风景

提到永续发展中重要的节能减碳,魏国忠表示,导入智慧系统的广慈博爱园区社宅,可说是极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园区透过智慧科技应用,对建筑物内部各种电力、空调、给水设备、区域保全建置中央监控系统,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与照护。他举例,中控系统不仅可以根据用电尖峰或耗电时段,即时调控内部能源应用;也可借由观察用水异常,即时发现漏水区域加以维护、通报修缮;甚至当人员靠近顶楼危险区域,也能借由即时通报来保障住户安全。

同时,透过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的建筑设计,也能打造「自己呼吸」的社宅。魏国忠以广慈博爱园区社宅为例,当初请建筑师先透过软体模拟社宅基地的光照角度、光线明暗、热能分布等因素,借由跳层挑空及走廊两端开窗设计,引进充足光线及增加通风效果;建物中庭间则配置许多绿色植栽,并鼓励住户一同打造屋顶农园,透过绿化营造舒适宜居的环境。

魏国忠也认为,社宅同时是提升城市美学的媒介。他提到过往国宅建物经常设计方正,除了看起来单调,建物外观又常被加装铁窗及外挂的冷气压缩机,破坏视觉美感。目前台北市社宅在设计上则致力将周遭的自然地景和人文风貌纳入考量,让每栋社宅都能注入在地纹理的美感。例如广慈博爱园区社宅B基地信义卫福大楼5至8楼分别设计不同高度,以呼应社宅后方高低起伏的四兽山山势;并且在广场建置结合绿色植栽花园的共融游戏场,住户既能活动筋骨也能交流情感,创造新的台北家常风景。

在台北市政府的努力下,社宅不仅是永续发展的实践,更是提升城市美学的关键力量,使其成为永续住宅的新典范。

本文作者:ShibaTian

(本文摘自《台北画刊8月号667期》)

《台北画刊8月号6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