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 与中辍少年重建关系

2022年「艺把青戏剧比赛」赛前排演。(图片提供/民和国中慈辉分校)

走过30年的中介教育学校:慈辉班

为协助经济困难或家庭变故的中辍复学生回归教育体系,教育部协助地方政府办理「多元型态中介教育措施」,提供转衔适应的中介教育,避免中辍复学生再度辍学。「慈辉班」即为其中一种中介教育形式,源自于1994年省政府时期的慈辉专案,专收家庭变故、经济困难之中辍学生,由教育部补助、提供住宿、生活辅导与多元适性教育。慈辉班的规划在当时十分另类新颖,也让国中生能提前接触到高职的技职课程。目前全省慈辉班有11所,位于嘉义县番路乡的民和国中慈辉分校(以下简称民和慈辉)即为其一。

民和慈辉以技职教育为发展主轴,白天依照课纲进行学科课程,每周一、四下午则有作为职涯试探的技艺课程,包含烘焙、餐饮、美发、化工、动力机械与商管设计6个专业。学科课程教师依照教师甄试选填分发,而技艺课程则和周边的职校合作,或经由推荐寻聘适任教师。另设有夜间课程选修,一方面延续技职科目,一方面则有社团课程,如手工拼布、热舞、鼓艺和电音三太子,与青少年表演艺术联盟(以下简称青艺盟)的戏剧课程亦在此类别,固定在周三晚间发生。

2017年,因为嘉义县表演艺术中心牵线,前任校长陈冠伶结识了青艺盟盟主余浩玮,共同开启「风筝计划2.0」,至今已7年。受访者蔡岳峰当时即担任民和慈辉分校主任(2014-2018),两年间与余浩玮紧密合作。2022年重回主任职位,也将戏剧课程列入推行重点。

不只是课程教育,更是为了建立关系

对蔡岳峰主任而言,民和慈辉的授课需求和一般学校有异。面对特殊境遇的学生,通常无法直接进入教学进度,要花很多时间去处理学生情绪、建立秩序管理,并与之建立好关系,才能进行课程。也因此,慈辉分校的课程多半由教师自主,和本校的教学进度不同,青艺盟的课程设计,正好切合学生需要。与青艺盟的合作,让艺术教育第一次进入民和慈辉;每学期进行16周课程,并从中创作校内演出或是校外比赛的内容。

起初因为不熟悉戏剧课的操作,蔡主任主动投入、观察着课程进行。然而也有部分老师因为对戏剧课程陌生而有所排斥,部分质疑也同时在校园中发酵,并担心表演内容在消费学生故事。蔡岳峰主任认为,与学校的沟通其实很重要,外来团队希望打破制度面,但学校毕竟有着管理的角色、老师们也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在主任的位置上,他会主动去调解沟通,像是在学校的工作会议上便主动提出将戏剧课作为发展重点的理由,开诚布公地让老师了解和发表意见。

2019年蔡主任亦跟着巡演,一同进入5所慈辉班,在过程中深刻体认到戏剧教育的独到之处:「学生参加戏剧课程不是为了演戏而演戏,也会去面对自己的故事,并且学到不同的东西。再加上表演和成果发表也提供他们一个被看见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拿到奖,除了得奖很高兴,又有奖金作为升学基金。」

2017年至今,民和慈辉参与戏剧比赛持续凯旋而归,不是冠军就是亚军;而当年参与巡演的10位学生,也有9位实际运用了这笔基金、继续升学。

青艺盟的课程,给予了孩子许多陪伴,借着演出站上舞台,也建构了对自己的信心,并获得台下观演家人的支持。蔡岳峰主任也肯定地说:「我觉得他们在带心灵那方面,有很多时候带得比我还深入。」 传统课程难免让学生觉得无趣,学校的教师也有既定的管理身分印象,而青艺盟的师资作为外部教师,能有更纯粹的陪伴身分,让学生在排练中尝试各种可能。当学习的过程有趣,学生也就会愿意学习,并开始思考未来的路,影响层面不仅是在戏剧表现上,更多的是心灵的反思:「当孩子愿意配合这个课程去学习,在比较投入的状况之下,他当然也能慢慢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心。然后他就会真的学到,并且去想自己。其实学习就是这么一回事。」

紧缩的现实,共同前行的期待

虽然戏剧课程步入轨道,但因为现实环境的改变,也让慈辉班面临新的困境。对比初与青艺盟合作的2017年,民和慈辉的全校学生人数少了五成。人数减少了原因除了少子化影响,另外也是「慈辉班」在现今是否仍有需求的讨论。

相较于过往学生以弱势家庭、中辍生或司法个案为主,民和慈辉现有不少情绪与学习障碍的特教生。无论面对哪种学生,教师们都需要很多时间去陪伴与建立关系,然台湾教育氛围也有所转变,当更多老师愿意花时间关注与陪伴学生,加上各式清寒补助资源与专案,高关怀青少年是否真需离开原生环境、被引介至慈辉班?又或是学生进来后是否有转出时间?开始引起有了不同讨论。

「这里到底是一所解决人生问题的学校,还是解决中辍之虞的地方?我觉得这两件事的目标不太一样。」蔡岳峰主任也仍在思考这个问题。

面对现实因素,目前课程发展上大概只能维持现状,戏剧课程则交由青艺盟设计负责。不过如果有机会,蔡主任希望能再「一起」巡演,不仅是让青艺盟张罗巡演资源,民和慈辉也能更主动参与、建造交流与对话的机会:「如果共同巡演,一定会留下更有趣的经验与回忆吧!」

本文作者:黄馨仪

(本文摘自《PAR表演艺术7月号第354期》)

《PAR表演艺术7月号第3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