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浙江男子抢救一周后,不治身亡…致死率100%,已到高发期

(原标题:又一例!浙江男子抢救一周后,不治身亡…致死率100%,已到高发期)

4月12日本报曾经转载过,48岁的杨师傅确诊狂犬病后离世的相关新闻,最近,又出现一例!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接诊了46岁的李哥(化名),他在被野狗咬伤一个多月后突发狂犬病,抢救一周后,不治身亡。

血泪教训,令人痛心

以为是农药中毒 原来TA才是罪魁祸首

近日,李哥被120救护车送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抢救时,他呼吸急促、胡言乱语,不仅持续抽搐,情绪也非常狂躁,两只手握拳、不住舞动,不停乱吐口水。家里人百思不得其解,一向身体还不错的李哥,怎么突然变成这个样子?

李哥一直在当地务农,因为家中有不少茶田。他忙时采茶、闲时种菜,是家里的“顶梁柱”。几天前,在给自家茶山喷洒杀虫剂时,李哥没有佩戴口罩也没做其他防护,随后开始出现咳嗽与呼吸困难,体温也升到38℃。

“我们都以为他只是感冒发烧,到卫生院挂水就好了,谁能想到竟然病得这么严重。”李哥老婆哭着回忆,他用了消炎药不仅没退烧,还出现了呼吸困难,整个人异常烦躁不安。

“病人全身的肌肉发硬,抽搐得很厉害,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并且使用镇静剂才将他控制住!”急诊科主任陆远强主任医师回忆,当时家属一直说是农药中毒,但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看,他出现了明显的畏光、恐水、恐风,专家团队立刻联想到是狂犬病病毒感染,又进一步追问病史。

原来从几天前开始,李哥好像无法控制住自己,双手会不自觉地抽搐,夜晚因为呼吸困难无法入睡、后面愈演愈烈。

“难道被狗咬过一个月,还会染病?不可能吧!”李哥老婆这才回忆起来,丈夫一个月前在山上采茶时,曾被野狗咬伤过,当时狗扑上来,他躲闪不及,被狗的牙齿划到了右眼皮。因没有出血,李哥也没在意,甚至没有清洗伤口。而且在被咬一周后,李哥上山时还见过这只狗狗的尸体,当时以为是吃了不干净的鼠药毒死的。

目前没有机构常规开展狂犬病毒抗体及核酸检测,狂犬病的病原学诊断是一大难题。被送到感染病科后,专家团队急中生智:选择抽取李哥脊髓中的脑脊液,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在收到标本后24小时内捉住致病“元凶”——病原果真是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会有5天至数年不等的潜伏期(通常是2至3个月,很少超过1年),正是因为隐匿性强,李哥因麻痹大意与发病后延误就诊,最终无力回天。

病死率几乎100%!被这些动物咬伤后都可能感染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是感染狂犬病毒的狗、猫等温血动物,它通过咬伤、抓伤、舔舐黏膜等方式传染给人。狂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在1—3个月内发病,极个别的人潜伏期可能超过1年。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

感染狂犬病病毒的患者不一定是被狗咬伤的,也有被猫、蝙蝠等咬伤的。此外,狐、狼、豺、鼬獾、貉、臭鼬、浣熊、猫鼬等野生动物都是狂犬病的自然储存宿主,均可感染狂犬病病毒成为传染源。

因为病毒不是眼睛能看到的,特别是抓了表皮、没出血,很多人就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可以不接种狂犬疫苗,其实还是防不胜防的。而且不是只有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才带有病毒,看上去健康的狗、猫和其它动物的唾液中,也可能带有狂犬病毒。如果一不小心被其抓咬了,也可能会感染病毒。

如果被疑似带有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伤,应该怎么处理?

清洗。被咬伤后,马上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反复清洗伤口,至少15分钟。

消毒。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被动物咬伤未伤及静、动脉的情况下,不要擅自缝合或包扎伤口。

就医。在被咬伤24小时内,立即到医院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如果伤口很深,除了注射狂犬疫苗,还要增加注射狂犬病免疫血清或球蛋白。

这样做避免患上狂犬病

这个季节是狂犬病的高发期,猫猫狗狗容易亢奋暴躁,平时温顺的它们偶尔也会发脾气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面对自家“主子”,再爱也最好不要与其亲吻、任其舔舐。如果实在忍不住,请先为“主子们”接种狂犬疫苗。面对陌生的猫狗,不要随意撸,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长,要告诉宝宝们被猫狗咬伤一定不要忍着不说,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