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r 10大抖内榜 虚拟偶像竟占一半
在日本最大创投峰会IVS上,17LIVE集团全球执行长练建麟,不仅用虚拟主播形象登台演说,更对外正式推出自己的虚拟偶像团体,抢进该市场。(17LIVE提供)
你能想像,台湾2022年,YouTube直播的留言「抖内」(donate)收入前10名,有一半都不是真人吗?
它们,都是靠着形似动漫角色外表,透过真实人类在背后献声、跟观众互动的虚拟偶像VTuber(V指Virtual,虚拟)。
这个现象并非台湾独有,放眼全球,YouTube直播打赏收入前10名也有4位是虚拟偶像。
「爆发点要开始了!」亚洲最大影音直播串流娱乐平台、17LIVE集团全球执行长练建麟表示。
他不仅看好,也身体力行。6月底,日本举办最大国际创投峰会Infinity Ventures Summit(IVS),练建麟便以自己的虚拟主播形象登台,对外宣告17LIVE推出属于自己的5位虚拟主播。
面对这风潮,它们不只要当平台,广纳各式虚拟主播加入,也加码投资、自己打造智慧财产(IP),显示对这市场的看重。
不只17LIVE,三立新闻网在5月也与春鱼工作室合作,让数位VTuber在线上担任新闻主播,三立新闻网副总经理刘世泽对商周透露,该公司也正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虚拟主播,希望能吸引年轻观众。
放眼国际,不论东西方,也早已有大企业投入此风潮。
日本饮料酒水大厂三得利,早从2018年就推出自己的品牌VTuber代言人「灿鸟诺姆」;时尚品牌Hugo Boss,也在2022年找来虚拟网红imma合作广告;甚至就连Netflix也有自己的虚拟偶像!
从新闻台、饮料到时尚品牌都纷纷搭上这股风潮,显示出虚拟偶像所代表的经济,其影响力已不只是利基小众。
甚至,它可能是现在各式IP中,未来数年最具成长爆发力的市场。
根据中国东兴证券研报估算,光是中国,虚拟人市场规模已达人民币百亿元等级,预计2025年会达到人民币2千亿元(约合新台币8434亿元),年复合成长率54%。
在日本,光靠VTuber市场,更孕育出Anycolor与Cover两家上市公司,两者加起来市值达新台币近900亿元,分别都能挤进台股市值前200名。
若往未来看,根据三菱日联证券推算,Anycolor年营收甚至有望在4年内成长逾7倍。
首先,是该市场与日本动漫IP产业高度连结;第二,则是来自疫情催生的串流红利;最后,则是生成式AI浪潮带动,让制作虚拟偶像的技术门槛与成本降低。
可以说,虚拟偶像,是你在AI时代必须理解的新行销工具。
虚拟偶像,可粗分为单纯由AI或数位生成的虚拟角色,以及再结合真实人类,做为「中之人」献声表演,与粉丝互动的VTuber类型。
一个VTuber型的虚拟偶像诞生,是由皮(2D或3D角色外表)、人物设定,与背后负责献声、担任角色「灵魂」的中之人3大要素所组成。
而目前主流的人物画风,以日本动漫元素为主,练建麟观察,虚拟偶像之所以受欢迎,与日本动漫文化长期对外输出有关。
它满足受众的,除了真人也可以做到的陪伴感,还有真人很难企及的想像力。
「(虚拟偶像)给了我们足够想像空间。」网红经纪公司CAPSULE副总裁罗培涵指出,VTuber人设可以是非人类的恶魔、甚或一只千年鲨鱼,形象操作空间广,满足粉丝想像力同时,搭配长达5、6小时的直播,缩短彼此距离。兼具二次元动漫角色特色,与三次元真人互动元素。
如此带来的,是铁粉的高黏着度。
摊开前述YouTube台湾区抖内排行榜,名列第4的VTuber「浠Mizuki」,频道订阅数仅不到20万,但所催生出的直播抖内收入,却远远超过百万真人网红。
根据社群分析机构HypeAuditor报告显示,VTuber与真人KOL(关键意见领袖)在社群平台Instagram上,前者的粉丝互动率是后者的逾3倍,这也反映出虚拟网红的粉丝黏着度与含金量。
这一群铁粉的另一道面貌,更是代表未来消费动能的年轻世代。
HypeAuditor在报告指出,虚拟网红在13至17岁年龄区间的受众占比为14%,是一般网红2倍。
「做品牌都会有一个问题,你会越来越老。」台湾虚拟网红协会理事长陈封平直言,品牌客层会老化,必须持续揽进年轻人,此时,虚拟偶像就是一种新形态、企业可以运用的沟通媒介。「你不去跟他互动,他未来就不会选你。」
除此之外,它也可以成为企业攻占海外市场,跨国行销的利器。
「对我来讲,(虚拟主播)可以全(市场)平台都上。」练建麟直言,一个虚拟主播上线,因为相较真人来说,只要语言采用英文,或动漫圈熟识的日文,就具备同时可以打美国、日本、台湾,甚至东南亚市场的优势,这是以往真人YouTuber较少具备的条件,能在第一天就跨越地理隔阂,做海外生意。
例如Anycolor旗下的一位百万订阅VTuber「Vox Akuma」,就是虽有日本动漫形象,但使用英文主打海外市场。
除了中之人扮演虚拟偶像的灵魂外,生成式AI浪潮,也让全AI生成的虚拟角色成本大幅降低,使得未来有望看到更多从外貌、对谈内容都由AI生成、真的「非人类」虚拟偶像。
练建麟便透露,17LIVE正瞄准以算命师角色切入,推出全AI生成的算命师虚拟主播。
帮企业打造虚拟偶像的春鱼工作室共同创办人陈善清也观察,近期,已经有陆续像是柜台人员、导览员等工作内容固定的角色,出现AI生成版本,这块未来充满可能性。
不过,虽然虚拟偶像看似具备诸多好处,但,目前能成功、甚至走出动漫爱好族群的,在台湾仍是少数。
因为这考验的,是台湾企业往往不擅长经营的IP能力。
过去,企业选择明星与网红代言,看中的,是该名人与品牌之间形象的契合,以及这些人背后连结的粉丝。
与代言人合作,意味着品牌能借用该名人身上累积多年的知名度、人设与流量。
不过,若企业从头打造属于自己的虚拟偶像,实务上其实无异于重新创造一个IP,一切从零开始,这笔投资何时才能比肩实体明星与网红带来的效益?将是未知。时间成本恐怕是企业须正视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陈封平也指出,经营虚拟偶像,就有如经营艺人,须具备经纪能力,制定缜密的培养与曝光策略,才可能成功。不过,这并非一般企业具备的能力,甚至,现下台湾市场,也少有对此提供经纪服务的团队。因此,走上这条路,意味着企业可能还需要另外经手一项自己不擅长的业务。
也因此,陈善清建议,企业初期想尝试,可以先考虑与台面上具备声量的虚拟偶像进行合作,以降低风险。
最后,现阶段,虚拟偶像受众局限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陈善清观察,高黏着度的VTuber核心粉丝,多数仍属于热爱动漫、电玩的族群。因此,企业使用虚拟偶像前,也须评估自己的受众,是否与该族群重叠。
虽然仍有诸多挑战,但整体而言,虚拟偶像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就如同ChatGPT发表后,生成式AI浪潮让社会开始思考,办公室出现AI同事的可能;前几年,YouTuber与各大社群平台崛起后,网红经济成为企业在行销上的显学。
如今,虚拟偶像的出现,对大众来说不仅是多出一位争夺眼球的竞争者;对于企业来说,更是未来势必纳入手中行销与公关操作组合的新工具。下一个时代,早已开始。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
商业周刊18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