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福,不是阿里的张小龙

“永远幸福”的俞永福不着急,但面对狼性美团撕咬的阿里本地生活已经有点招架不住了。

俞永福将用「地图」业务曲线拯救阿里本地生活,但他不是另一个张小龙。

文|太史詹姆斯

还沉浸在高德经济特区去年美妙业绩当中的俞永福可能畅想过他会被老板委以重任,但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7月2日,阿里高管会宣布由他执掌基于地理位置服务管理高德、阿里本地生活和飞猪三块业务。

这离俞永福申请通过的三年“阿里-高德经济特区”才过去一年时间。

“永远幸福”的俞永福不着急,但面对狼性美团撕咬的阿里本地生活已经有点招架不住了。

01

能战胜美团的,一定不是另一个美团

在2018年4月阿里收购饿了么之后,张旭豪不出意外地出局,空降高管王磊临危受命,出任CEO,但饿了么在凶猛的美团铁军面前节节败退。

历经了“千团大战”的美团早已缔造了一支地推铁军,始终维持着狼性扩张战术。而另一边,在外卖骑手的管控和补贴力度上,“饿了么”都显得有些太过温文尔雅。

随后,饿了么和口碑整合成了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还加强了线上线下整合,但是在外卖市场的占有率却从与美团平分天下到了如今的接近于三七开。

当年的王磊也曾有过意气风发的时刻,“楼层论”语惊四座:“饿了么格局没办法,他们打美团,是一楼打二楼,而今天的我们已经站在六楼了!”言下之意,无非就是要利用阿里强大的产品矩阵,尤其是支付宝的强大流量对美团实现降维打击。

王磊

但这种谋划丝毫没有考虑到收购后原有团队后的激励不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阿里的并购扩张过程当中一直存在。

当初,腾讯用“投资+流量”取代原有的狼性竞争,后续被人嘲笑“没有梦想”。但“没有梦想”的腾讯做出了微信、王者荣耀这些现象级产品,而阿里采用“收购+空降”的策略,却常常陷入业务整合困难的泥沼。现在的本地生活想必有所体会。

2020年,张勇也确实下定了决心,宣布支付宝3.0升级,利用信息流、搜索、生活号、应用等一切流量入口支援本地生活业务,据媒体相关报道,当时他每周至少会用一天时间专门处理本地生活业务服务公司的事务。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为什么支付宝那么庞大的流量无法带动饿了么呢?秘密就在于使用频率。

美团的模式是“food+platform”模式,即使用频率最高的外卖业务带动其他平台业务。而阿里试图用支付宝为饿了么带来流量,却相当于在用低频业务带动高频业务。正是这种倒置使得导流的效率变得极低。虽然饿了么的新增用户一度有45%都来自支付宝,但始终难以望美团项背。

张勇实际上重蹈了当年马化腾做腾讯微博时候的覆辙。

腾讯微博关闭通知

当年腾讯的思路很直接,看到新浪微博在移动端做的火热,就想自己做一个腾讯微博,在QQ等巨大的流量配合下取而代之;2020年的阿里做法也很简单,看到美团凶猛,想用支付宝的庞大流量灌注弯道超车。

2013年11月,腾讯内部不再将微博作为战略级产品,随后腾讯微博事业部解散,直到2020年服务正式终止;2021年7月2日,王磊卸任本地生活总裁,俞永福接手。

但2013年,腾讯有张小龙,他做出了微信。

02

阿里需要张小龙?

张小龙是一个技术出身的产品经理。他先是打造了被腾讯收购的Foxmail;又带队做出了微信,击败微博,将腾讯送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领域的王座。

很多人都把俞永福比作阿里的张小龙,但其实两人的经历与行事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大文娱时期,俞永福曾在吐槽的时候,宣称自己是“技术男”。但实际上他大学学的是商科,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在联想做投资。在后来的UC创业阶段,虽然俞永福是董事长兼CEO,但却不是创始人。真正的创始团队却是做产品和技术的何小鹏和梁捷。

UC早期发展历程

而张小龙则是对产品构建和细节的打磨有着近乎偏执的狂热。不同于纯粹技术驱动的理性人,他是一个崇尚极简主义的文艺青年,认为这是“互联网最好的审美观”。这种源于乔布斯的价值观极具实用性,因为一个极简的功能也同时是最吸引用户的功能,对手不能增一分,也不能减一毫。

在加入阿里之后,俞永福最成功的业绩就是率领高德,超越过百度地图。但其实他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产品,只是调整了业务的方向。

不过同张小龙在腾讯的超然地位类似,从2014年加入阿里体系开始,俞永福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独立性,说自己和阿里没有汇报关系,根本不是来做职业经理人的。UC并入阿里的交易条件也是大额股票而不是现金。

当时没选择加入百度,一方面是因为百度的收购价没有阿里高,更重要的是UC的业务与百度重合,如若合并,团队的独立性将不复存在。

出身联想,柳传志对俞永福的影响很大。柳传志提出的“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管理模式被俞永福在管理实践当中细化成9年的“三步走”战略——“3年活下来、3年图发展、3年出成绩”。

在具体管理策略上,与其说俞永福像张小龙,不如说他更像小号的刘炽平。同样投资出身的俞永福在UC期间就将“投资+流量”的手法玩的炉火纯青。

俞永福

在UC的移动浏览器产品站稳之后,俞永福发起了一场持续15个月的扩张运动,先后收购了十几家渠道类、工具类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收购天网公司和一系列游戏业务。前者给他带来了运营达人朱顺炎,补齐了管理层的短板;后者则为UC拓展出了极为重要的一块新业务。

如果说“贸工技”表现了柳传志的现实主义倾向,那么这一点通过联想投资总裁朱立南也传承给了俞永福。不同于全情投入的技术宅张小龙,结果导向的俞永福从不讳言自己考虑最多的绝不是好恶和梦想,而是利润最大化。

正是凭着这点。俞永福把UC卖出了一个令两位创始人何小鹏和梁捷都难以想象的价格——43.5亿美元。这个数字在阿里上市之前一直都是个秘密,只是会时不时听到俞永福说:“UC至少比两个91值钱吧。”而当年百度对91的收购价只有19亿美元。

03

“一退一进”高德大转身

去年初,高德向阿里集团申请成立为期三年的“阿里巴巴-高德创新经济特区”。在特区存在区间,高德享有极大的业务自主权,但也签下了包括“三年内实现2亿日活”的对赌协议。据悉,交易型订单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标,这在高德的业务中指的是打车订单数量和酒旅订单数量之和.

与此同时,高德在内部成立了一支以P9为主的项目小组。他们会放弃三年薪酬,目标就是对赌完成后的巨额回报。

自2017年底二次掌舵高德后,俞永福不仅将高德定位成一款地图导航软件,而是尝试着融入社交和本地生活功能。在具体操作上,高德甚至不忌讳为阿里的竞品服务,只要有钱赚就谈合作。

这和他第一次执掌高德时的“减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时的俞永福砍掉了高德的团购、代驾、保洁等O2O服务,连带原创始人成从武和COO张勤也同时被扫地出门。这一招和他在UC初期的剥离核心业务,专注手机浏览器市场如出一辙。

数据来源:七麦数据

做强核心业务的UC用大并购实现了八年增长2000倍,而高德地图的日活超越了百度地图成为了行业第一后自然也要开始做“加法”了。

不过,阿里最新的任命虽然让俞永福虽然拿到了一个“低配版”美团,但是高德经济特区的条款势必重新修订,从结果看未必更合算。

媒体消息透露,在去年底的考核中,高德拿到了4分,超过淘特,位列垂直业务第一名。但在新考核机制下,俞永福不得不考虑如何做强阿里的本地生活和飞猪,不能再在高德的合作对象选择上来者不拒了。

难怪有消息称,张勇在一年前就有了调整的想法,但俞永福却并不是很积极。道理很简单。高德在前期通过“做减法”已经实现了产品的飞跃,接下来就是和UC一样的货币化收割了。但张勇的战略调整却把俞永福放到了一个陌生的战场。

当然,这种整合要比当年他执掌大文娱要更容易一些,毕竟高德在他完全的掌控中。但当年的对手百度、腾讯和如今的美团都是实力强劲又具备先发优势的巨头,再加上后来者字节跳动在这块的积极布局,这种情势不得不让俞永福有些心悸。

诚如张小龙帮腾讯缓解了多年的短视频难题一样,这次,俞永福能帮阿里带来本地生活的止疼药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