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田庆军:储能出海要避免重蹈光伏风电的覆辙 | 最前线
文 | 王方玉
编辑 | 苏建勋
“不出海,就出局。”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渴望出海,参与到全球竞争的格局中。储能厂商也不例外。
国内大储市场高度内卷,中标价屡创新低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储能厂商正加速进军海外大储,抢占市场先机。今年以来,阳光电源、比亚迪、阿特斯、瑞浦兰钧、海辰储能等多家国内储能企业频频签下海外大单。
远景储能也是国内较早出海的储能企业之一。其出海目的地包括了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中亚等地区,并参与了新加坡裕廊岛项目、英国Wormald Green项目等200余个大型储能项目,交付量超15GWh。
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届EESA上海储能展上,远景储能发布了20尺集装箱规格的8 MWh+储能系统。发布会后,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接受了36氪的采访。
“海外的大储市场,美国市场过去几年增长较好,欧洲主要是英国市场,其他国家其实才刚刚开始,有很大的增长潜力。” 谈及海外市场的发展机会,田庆军对36氪说道。
他表示,中国储能企业之所以纷纷走向国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海外的电力市场比较成熟,储能电站可以盈利。业主能赚到钱,就愿意为设备商支付更高的价格。“比如在英国市场,远景储能从来不是以最低价格中标的。”
二是国外市场不像中国市场一样高度内卷,竞争相对理性。“远景的价值观是做零碳技术伙伴,在研发储能产品的时候,秉持的也是跟集团一脉相承的价值观,考虑如何为客户脱碳,国际上的发达国家客户是高度认可这种价值观的,愿意为此支付溢价。”
但田庆军也注意到,随着今年以来中国厂商越来越多进军海外,海外大储市场也开始卷起了价格。
36氪获悉一份券商研报也指出,今年以来,特斯拉与中国集成商带头降价并强势拿单,令美国本土二三线集成商被迫加入降价队伍。
“中国储能企业大规模走向海外的时候,很可能把国内价格战的做法又带到国际上。这种商业习惯很可能导致国外的市场也变成不理性市场,重蹈光伏和风电的覆辙,让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做。” 田庆军对36氪表示。
田庆军指出,海外大储项目的合同刚性很强,交付风险比较大,储能厂商需要在电站交付后的全生命周期内,满足与客户约定的性能指标。如果拿订单时不预留部分利润作为“防火墙”,一旦出现问题被罚款,很容易变成赔本买卖。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从今年年初至今,海外大储价格下降了约30%,如果成本不变,中国大储厂商的毛利率已经降到个位数了。
不过,储能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下降,同时中国厂商也在通过技术创新等各种方式寻求降本,这使得出海储能企业的海外业务仍能维持较可观的利润率。
“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储能企业出海的门槛也在提高——以前高利润率的时候,如果犯了错误,企业利润能覆盖住赔偿费用;当利润变薄了之后,再出海就必须慎重考虑风险和回报比了。” 田庆军表示。
回到远景自身,仍然高度看好储能出海,并将以风机、储能和氢能等多业务协同的方式出海,系统性地帮助客户解决“脱碳”挑战。
“国际化是远景的核心战略,未来我们一半甚至更多的业务可能来自于国际。” 田庆军表示,国际化也不仅仅是到海外卖东西,技术、研发、供应链、产业、管理、服务都是国际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