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府里绘蓝图 探寻革命根据地

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孙俊军摄)

孙中山文化行广州站──陈李济博物馆。

初夏的羊城,杜鹃花争相盛开。在广州海珠区孙中山大元帅纪念馆门前广场,众多游客纷纷驻足,在孙中山铜像前留影。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此设立了海陆军元帅大本营并写下《建国大纲》,作出改组国民党、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和国立广东大学等重大决策。广州,是孙中山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和政治舞台。近日,「孙中山文化粤港澳行」采访组深入羊城,寻访孙中山文化传承脉络、共建人文湾区新举。

珠江边的孙中山大元帅府,一大早就有大批游客进入参观。孙中山先生在广州留有大批遗迹,很多来到广州的游客们都会来到中山纪念堂、大元帅府、黄埔军校等地参观游览。在大元帅府,有个小物件引起采访团的注意──地图。在会客厅、书房看见地图很正常,但在孙中山的盥洗室,也看到了一张诺大的世界地图,妥妥儿地印证了他「地图控」形象。

「孙中山先生到什么地方都要买地图,房间里到处都是地图,喜欢在上面写写画画。」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孙中山研究专家张磊说。1924年,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内写下了《建国大纲》。这1000多字的大纲,提出了国家政府顶层设计的构想。

在孙中山的建设蓝图里,广东要成为「中国的模范省」,而广州则是「亚洲之商业中心」「中国南方世界大港」「花园城市」。

孙中山先生还认为,广州要建立机器制造等城市支柱产业。在孙中山和他的儿子孙科的经营之下,广州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第一个有市政体制的城市,迎来了一段高速发展期。

大沙头稠密的树荫里,广九铁路纪念园沿街而建。建于清代的广九铁路见证了百年中国历史,实现了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直到上世纪70年代,大沙头火车站仍是广州最大的火车站。1922年夏天,孙中山来到广九站,乘火车赶到50公里外的石龙坐镇指挥攻打陈炯明部的战斗。

铁路梦今已实现

孙中山先生心中一直心怀「铁路梦」。他从临时大总统职务退位之后,专注于修铁路。在他撰写的《建国方略》中,他认为铁路修建能带动广州及沿线地区发展,「应由广州起向各重要城市、矿产地引铁路线,成为扇形之铁路网,使各与南方大港相联结」。

张磊表示,「孙中山提出的铁路建设思想和规划,对于中国铁路建设影响深远,不仅对于20世纪20至30年代中国铁路建设高潮的兴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孙中山规画的青藏铁路,与现在青藏铁路的走向基本一致。广州至贵阳、南宁铁路,大体与刚建成不久的贵广、南广高铁走向一致。」

秉承孙中山的规画,如今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已突破1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火兼文武调元手,药辨君臣济世心。」红漆大门上看到这样一副对联,这便是广州人尽皆知的中药老字号「陈李济」药厂,采访团走进陈李济中药博物馆内探寻这家药企与孙中山千丝万缕的联系。

陈李济的红色传承

李朗如是「陈李济」创始人李升佐的后人,曾以商业奇才让陈李济摆脱经营困境跃升为全国三大中成药厂之一;国难之际弃商从戎,矢志不渝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民主革命。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里,图文并茂地生动记录了李朗如与孙中山的故事。

「陈李济的济世之路,始终与时俱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完成时代赋予自身的使命,陈李济的长寿基因里一直注入了『红色血脉』,我们与中山从精神文化上紧密相连」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董事长石洪超介绍说。

模范城迈向国际大都市

位于越秀山的广州博物馆曾经是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时与宋庆龄在粤秀楼居住的地方。

当年,就任市长的孙科筹措市政建设经费,开始筑路浚渠拓宽街道、整治环境建设公园,强化治安整顿风纪和新设学校。在教育方面,孙科设置的「市民大学」不限学历年龄皆可报名入学,授课者均为名重一时的学者名士,此外还设立了专为聋哑人、盲人开设的学校。

1920年底,孙中山再次回粤建立革命政权,此时孙科感到市政公所规画不全,建议另建新制,组织一个现代化都市的市政系统,并连夜草拟了《广州市暂行条例》,确立了城乡分治、市长为一市之代表等原则。12月23日,《条例》正式颁布,开创了近代中国的市政制度先河。《条例》中首创的「公安」「公用」两局名称,后来广被沿用。

孙氏父子对广州进行的设想、改革和建设,成为当时的「模范城市」,也成为第一个由中国人主持规画市政建设并取得成就的大城市。

在广州的大街小巷,却留下了孙中山的各种印记。这座城市的民众,用各种不同的形式纪念着这位世纪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