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民间诗人浮现中国诗坛

(原标题:越来越多民间诗人浮现中国诗坛)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章利新)“新诗百年庆典暨北京文艺网第三届国际华文诗歌奖”颁奖典礼17日在北京举行。晒盐人、古冈、西衙口、轩辕轼轲、茱萸、额鲁特·珊丹、蟋蟀等七位当代诗人分享了该诗歌奖。

由北京文艺网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华文诗歌奖自2014年7月15日至2016年7月15截止日,共收到各类投稿作品8000余件,诗作近15万首。经过近两个月评审委员们的精心审读,有145名诗人获提名入围;最终经过四轮投票,决出7名获奖诗人。

“晒盐人|交出了皮肤里的黑|而大海|析除了它白色的骨头……曾经的沸腾冷却了|那些结晶的事物|将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一等奖获得者晒盐人(本名高鹏程)的诗作展现了诗歌写作的“晒盐”过程:在不断的提炼中,一种沉稳的声调,从沉淀的生命中析出。

该诗歌奖评委、当代诗人杨炼指出,晒盐人的作品中,这些“被寒冷击打的汉字”把生存提纯为诗作,从诗作提纯出诗学。每一步深化都完成于“个体”之内:一个人经验生活,一种感性独自灌注,一个思考孤寂蒸晒,最终留下固体的精华。所谓“个体诗学”,正是这重重追问形成的深刻的创作自觉。

晒盐人出生于宁夏,21岁出门谋生,在宁波生活了21年,干过教师、记者、安全生产监督员等多种职业。他说,他的诗歌写作经历了海边渔村、县城底层叙事转向博物馆时光考古系列转变的过程。

“任何一个城市的博物馆似乎都在城市的边缘,但是我们今天的生活、事业可能最终只占博物馆内的很小的一个角落。”他说,他希望他的诗歌能像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走过时间的海关,达到博物馆,成为里面最微小最沉默的那一件。

古冈、西衙口获得该诗歌奖二等奖;轩辕轼轲、茱萸、额鲁特·珊丹荣获三等奖。第一部诗集奖则由蟋蟀获得。

其中,蟋蟀是湖北鄂州的一位菜农。他说,得知获奖那天,他和父母正在停电的屋子里吃晚饭,他犹豫了很久不敢告诉他们这个消息,怕他们不理解:为什么在艰难的谋生中还要分神写作。“诗歌在现实中总是在承受很多压力。对我这样的底层写作者来说,这样的奖就像是命运抚慰的阳光,照进黑暗多年的深处”。

该诗歌奖评委、诗歌评论家唐晓渡指出,蟋蟀的诗集《剪纸课》风格貌似内敛拙朴,实际上语言极具探索和实验性。“那些抒写底层市井生活的诗篇所昭示的诗人情怀,如隐忍和倔强之根深植泥土之中,超越了表层看似不及物的文人式骚怨,如螺纹钢一样打入生活的深处”。

2012年由北京文艺网设立的国际华文诗歌奖迄今已举办三届,旨在主动深入当代华文诗歌创作,把握其语言的、形式的、追问和反思人生经验的所有层次,在全球化复杂语境中,参照古今中外诗歌资源,寻找和确立有效的判断标准。该奖强调民间性、专业性和思想性,至今已经发掘出像郭金牛、乌鸟鸟等一批优秀的民间诗歌写作者。

自今年开始,北京文艺网设立诗歌荣誉奖“北京文艺网诗人奖”,该奖项由北京文艺网提名,每年一届,授予对诗歌有突出贡献的杰出诗人。今年“北京文艺网诗人奖”获得者为中国著名当代诗人食指。

(原标题:越来越多民间诗人浮现中国诗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