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商都临清,中州古城里寻千年运河繁华

临清被誉为运河商都,曾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是运河上北方最大的城市,如今也是保存运河风貌最好的城市之一。那么,临清有哪些旅游景点值得一看,最能感受京杭大运河上的漕运胜景呢?

悠悠运河,千年商都,600余载繁华的古城临清,是京杭大运河上璀璨的一颗的明珠。

临清,地处山东与河北交界处的运河之滨,是卫运河、会通河交汇处,自元代以来,因运河漕运兴盛600余载。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遗迹点中,临清有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两段河道和两处遗产点,分别是南段的明运河(俗称小运河)和北段的元运河河道,运河钞关和鳌头矶两处遗产点。

运河漕运的发展,临清运河段上一度舳舻相接、樯桅高耸。除了粮船以外,航行在运河上的官船、商船和民船络绎不绝,舟楫万里。临清运河两岸商贾云集,货堆如山,店铺林立,临清逐渐就成了运河上北方最大的商贸城市,被乾隆爷誉为“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

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在临清的两段河道,均在市区内。一条是元代凿通的会通河,自临清闸到鳌头矶;另一条是明代运河,市民称呼其为御河,两河于鳌头矶处交汇。

元代运河自明运河开通之后,就慢慢失去了航运功能,原来的船闸被改造成了桥。运河虽然没有了船,运河却沉淀了元明清三朝叠砌的运河遗迹,砖石的新旧变化是运河历史变迁最直接的见证者。不长的河道中就有会通桥、月径桥、临清闸、问津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一同被列入京杭大运河元运河文化遗产河道。

明运河虽然比元运河稍晚,从邱屯枢纽至临清头闸(板闸)是入选世遗的河道,河道水清岸绿,景色蔚然,河道上的头闸、二闸亦为河道上的文物遗迹。

临清古城,被卫运河、元代运河、明代运河环绕,中间四面环水的老城区就是“中州古城”。漕运带来的城市商贸的繁荣,不大的区域内曾有500多条街巷胡同,近半数是买卖货物的商业街巷,与临清百姓生活最相关的市井文化、胡同文化就诞生于此。古城内竹竿巷、大寺街、纸马巷、榜棚街、锅市街、马市街等彰显着浓浓的商贸和市井气息。

中州古城是临清保存最好的运河风貌城区,黉门、县治遗址(县衙南阁楼)、大宁寺的大雄宝殿、清真寺等古建筑是记录临清繁华的厚重遗迹。其中清真寺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清真寺》的牌匾还是毛主席亲笔手书。

中州古城会通河两支分叉处最高,状如鳌头,被称为鳌头矶,而两支会通河上的四处河闸像鳌足,广济桥在鳌头矶之后,像鳌尾。在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独占鳌头是才华横溢者的象征,是志向远大者的追索,古代科举制度时把独占鳌头称为中状元,据说,皇宫石阶前刻有鳌的头,只有状元及第时才可以踏上,后人便把那些占首位或第一名的人比喻为独占鳌头。临清的鳌头矶就是取其意而喻之。

鳌头矶包括现地上的一组古建筑群,为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所建,包括登瀛楼、观音阁、吕祖殿、影壁等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遗迹点。

临清运河钞关是京杭大运河之上八大钞关之首,也是千里运河之上仅存的钞关古建筑群。

运河钞关位于马市街104号,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宣德十年(1435),临清钞关升为户部榷税分司,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钞关古建筑群自运河而西依次为河口正关、阅货厅、“国计民生”坊、关堞、仪门、正堂等。南北三进院落,置设穿厅、船料房、鼓铸坊等,占地四万平方米,厅堂坊舍室四百余间。

钞关遗址内现有钞关历史展、钞关廉吏展、钞关发票展等展览。

舍利宝塔位于卫运河之滨,是运河四大名塔之一。

舍利宝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为砖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塔高60余米,塔座用条石砌基,平面呈八角形,塔身9层,周长39米,南面壁门,门楣上镌刻舍利宝塔,为明万历进士按察使郡人王成德题。塔内有通天塔心木柱转角形梯道,可旋转迂回登临塔顶。舍利宝塔被收入国家文物总局编纂的《中国名胜辞典》。

东宛园被称为江北的水乡,虽然是仿古建筑,但最能代表600年繁华的临清运河商都的胜景。东宛园以临清繁荣的明清市井文化为背景,具有鲜明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主体建筑围绕“三街十二巷”布局,分为运河文化体验区、主题文化创意区、运河公园游赏区、文化休闲娱乐区、文创特色产品购物区、酒店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片区。

东宛园打造金瓶梅文化长廊、紫云街、运河漕运码头、戏台、府衙、西门药店、西门庆府院等标志性景观,通过抛绣球招亲、县令巡街、县令审案、走街串巷商贾小贩、绝活剧场等“互动剧目”,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景观,恍如走进了运河千年历史烟云之中。

临清,运河商都,活着的运河古城,行走在中州古城的街巷里,探寻千年大运河的漕运文明,一砖一瓦似乎都诉说着中华民族不朽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