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客家工藝前進紐約 傳統藍染工作坊爆滿
台中太平头汴坑客家社区工艺太平蓝今天在纽约举行文化展及蓝染工艺工作坊,现场涌入人数超过名额,分属不同世代,一一随太平蓝团队以弹珠或冰棒棍等扎染道具,体验曾一度失落的传统蓝染工艺。
「希望各位了解客家文化,更理解我们」,太平蓝背后推手、水源地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叶晋玉今天于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主持「青色奔龙:纽约工艺文化交流展」开幕式,分享太平蓝缘起及以树叶制成染料的永续理念,盼借此推广客家文化底蕴。
原是大学教师的叶晋玉,在921地震之后率团进驻汴坑服务,当年从社区营造及社区重建一步一脚印,如今发展成为客家蓝染的社区产业。在太平头汴坑偏乡的中高龄工艺师和青年设计师团队合作下,共创精致设计及制作的手工艺品,已享有国际知名度。
随着叶晋玉「征战」东西南北的设计师江婕妤对中央社表示,所谓「蓝染」是指采集兰草植物后提炼为泥状的原料,接着再制成浓度不一的染缸,创造不同设计的作品。
几年来,接触到客家蓝染的民众多是好奇台湾的蓝染跟日本或印度的蓝染有何不同。江婕妤说,差别在于「染缸饲料」,也就是让染缸内的菌获得营养发酵。每个国家提供的营养剂不同,太平蓝会在缸内添加麦芽糖或米酒,泰国放香蕉,日本则是加入高级清酒。
叶晋玉及团队在台湾及海外推客家元素,大纽约客家会则以客家美食及社群媒体专攻美东受众。客家会整合行销总监江怡贤表示,大纽约客家会是联合国(UN)附属组织,将延续UN的精神,向不同世代与种族推广客家文化。
「去年,我们在纽约市参与8场台湾市集(TaiwanFest)的活动,教上万人手作擂茶,也在现场贩卖客家美食。今年客家会特别引荐太平蓝到纽约,希望透过蓝染DIY活动触及到更广大的族群」。
此外,社群经理张淳淇推动大纽约客家会的数位转型,在年轻人常用的社群媒体Facebook, Instagram 上宣扬客家的语言、美食及文化,帮助大纽约客家会打破地域上限制,大推客家能见度。
今天逾60位民众戴手套将手中的白布重复染色3至4次,让色素堆叠在布上,体验曾一度因为化学染料发明而失落的客家蓝染文化。就读设计科系的尼尔森(Nelson)表示,蓝染过程不复杂,却能呈现独特的晕染图腾让他印象深刻。
现场也可见太平蓝的经典作品,包括象征客家人迁徙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的「飞扬」、以稻米及圆楼图像讲述客家精神的「勤耕」,以及描绘客家人与土地深厚连结的「与自然共生」等。
活动东道主纽约华侨文教服务中心主任陈永丰预告,今年除了举办太平蓝展览以外,「十鼓击乐团」将在这个月传统周时演出,北港朝天宫董事长蔡咏锝也将特别把妈祖分身请来纽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