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滞洪、科技预警 防洪有新招

新北市政府10日举办「2024新北市灾害管理研讨会」,请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及国内防救灾专家,共同研讨如何利用智能科技和创新防灾策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王扬杰摄)

防洪走向新阶段,经济部10日举办「2024台湾国际水周─国际论坛」,探讨气候变迁洪水灾害加倍下,如何利用AI提前预警避灾。水利署表示,在现有筑堤防洪首道防线,强化第二道防线「在地滞洪」、第三道防线「科技提前预警」,能尽早疏散避免对人民造成伤害。

这场论坛聚集超过500位国内外关切水利议题专业人士,邀请包括日本河川情报中心理事长池内幸司、台大地理环境资源学系教授周素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水环境教育学院教授Zoran Vojinovic等重量级讲者。

池内幸司指出,日本因气候变迁,未来洪水频率预计将增加2到4倍,为应对此情况,日本政府致力于研发提供居民即时预警资讯,使民众能够在灾害发生前准确及时撤离。

水利署长赖建信则说,除推动迳流分担、出流管制等措施,提升土地承洪韧性,水利署并利用AI和大数据分析提升防灾效率。未来将强化增设第二道防线及加速退水等策略,减少灾害影响。

水利署官员说明,第一道防线就是传统的筑堤治水,第二道防线要推「在地滞洪」,再来是第三道防线「科技预警通报」。在地滞洪方式会把易淹地区周边农田加高,作为暂时蓄洪空间,吸纳洪水。其他像是西南部陆堤填的比较高,本就有陆堤效应,正跟公路局合作,要让陆堤结合滞洪功能,减少淹水机率。另外,全国目前有2072部淹水感测器、8769支摄影机影像,即时监看AI辨识淹水资讯。

新北市政府10日也举办「2024新北市灾害管理研讨会」,由副市长朱惕之主持开幕仪式,会议邀请环境部长彭启明、内政部次长马士元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3国防救灾专家,以「极端气候下的韧性城市」为主题,分享各国实战经验与专题演讲,透过充分交流,研讨如何利用智能科技和创新防灾策略,提升城市的抗灾能力。

朱惕之表示,在极端的气候之下,所面临的灾害类型相当多元,每个城市都会面临到不同类型的灾害,所以希望把城市灾害抢救的相关经验,借由研讨会交流与传承。另外,在AI科技的应用上,怎样用智慧化的科技去做灾害的预防、处理及复原,都是城市整体灾害防救非常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