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仪达人:树葬恐入土未安
台东市殡葬所怀恩园区推广树葬,骨灰穴位环绕排列成圆环状。(萧嘉蕙摄)
殡葬文化新旧碰撞,火葬法虽为主流,但土地资源日渐紧缩,增建纳骨塔上演「死人与活人争地」;如今,不立碑、不造坟、不入塔的自然葬成为新选择,葬仪百货业者李濂淞却直言,环保葬不一定环保,因此钻研水晶骨灰罐保存骨灰,解决受潮问题。
古有一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为使土地利用永续循环,内政部自2001年起推动环保自然葬,台东县共有3处环保葬区,其中,台东市殡葬所怀恩园区以推广树葬为主,提供免费植穴,鼓励安葬。
台东市殡葬所长黄树勋表示,树葬数量逐年微幅增加,葬区规画中央种植绿树,骨灰穴位围绕排列成圆环状,以最后一名下葬者为始点,历时半年后,进行土壤整理,并重新开放安葬,实践重复使用。
台东县推行环保葬至今,树葬吻合传统入土为安观念,回归大地,化作春泥,滋养树木,然而真相却是「入土未安」,骨灰研磨埋入土后,遇水易凝结成块,且不具养分,经翻土掘出的骨灰块,往往沦为弃物。
「骨灰何去何从?」李濂淞直言,环保葬的真相并不环保,无论树葬或海葬,骨灰都无法分解,甚至危害生态环境,「眼不见并不为净」。
人称「殡葬百货大亨」的李濂淞,翻找历史文献得知,水晶防腐防潮性佳,走访中、越、缅等数十国寻觅晶矿原料,最终选用坦萨尼亚出产的石英砂,以人工养晶,再切割打磨制成骨灰罐,硬度达8,高于碧玉、翡翠,获13项专利认证。
李濂淞指出,台湾气候暖湿,骨灰罐平均5年就会「跑水」,导致受潮,高硬度的碧玉、翡翠等材质可防潮,但价格不斐,动辄百万起跳,水晶骨灰罐性价比高,颜色还可搭配五行风水。
水晶骨灰罐研发耗资3000万元、历时4年,一问世即成为骨灰罐界翘楚,如今市面上充斥盗版仿品,李濂淞浅浅一笑说「自有应对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