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提升灾害防范能力 筑牢安全防线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2日讯为有效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枣庄市通过加强防灾科普宣传、加强灾害监控预警、强化隐患排查、深化临灾“叫应”机制、建强应急救援队伍等,织牢灾害防护网,不断提升该市基层防范应对能力。

大力科普宣传。加大常态化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力度,通过集中宣传、开展演练等形式宣传防灾减灾知识,并利用电视、广播、门户网站等媒介全方位、多层面向公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营造防灾减灾的浓厚氛围,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在全国防灾减灾周期间,开发了“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小程序,吸引群众通过有奖竞答形式进一步科普防灾减灾知识,累计参加有奖竞答人数8千余人。通过微信发布防灾避灾科普文章15篇,阅读、观看3000人次,较好地提升了公众防灾、避灾知识水平和能力。

加强监控预警。加强与市气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单位的会商研判,加强灾害天气监测预警,根据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发布灾害风险预警提示50期,有效指导区(市)、市有关部门单位开展防范应对工作。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气象局发布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黄色预警7期,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及时与三大电信运营商、新闻媒体建立预警发布联动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微博和各类预警平台等现代手段和传统工具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引导公众远离危险区域主动转移避险。充分利用“雪亮工程”实现对灾害隐患点的监控,实现隐患监控全覆盖,打通信息传输“最后一公里”。

强化隐患排查。强化重点领域和行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定期对全市8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5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排查,明确重点防范区域和时段。梳理甄别80个防汛重点村,督促防汛重点村完善群众转移档案,创新实施村级防汛标准化建设,配齐预警“四大件”(铜锣、警报器、手持喊话器、应急广播系统),落实村级防汛“八个一”,即:1名镇街包村干部、1个村级防汛领导小组、1张村级防汛图、1名村级灾害信息员/监测员、1支不少于10人的防洪抢险队伍、建成1个防汛物资储备库、1套转移避险明白卡、1处避险安置点,打造形成“八个一”村级防汛标准化枣庄模式。

深化“叫应”机制。建立“市、区(市)、镇、村”四级“叫应”机制,当遇极端情况时,预警信息逐级传导直至村居(社区)的防范应对责任人,通过广播和微信群等渠道将预警信息传播到户到人,切实打通预警叫应“最后一米”。深化暴雨临灾“叫应”机制,依托人工智能和5G技术研发上线“智能AI防汛救援应急叫应平台”,在7月8日—9日强降雨过程中,两分钟内精准“叫应”1320余名防汛责任人,十分钟内高效完成一线情况调度收集。同时,智能AI叫应平台在组织动员170户353人提前转移避险和紧急调派10台大功率排水泵车应急排涝等响应行动落实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建强救援队伍。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行业(企业)救援、防汛抢险救援、森林防灭火救援队伍共计160支,人员总计7119人。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地组织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业务学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抢险救援能力。6月26日,以“四不”方式,组织举办了全市防汛救援力量紧急拉动演练,拉动消防、五个区的10余支队伍300余人按时限到达指定地点,实施了抢筑子堤、坝前截渗、水域救援、城市排涝四个科目实战演练,提升了队伍快速处置能力。

闪电新闻记者 张维刚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