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宪义:都是中国人 不应使用核武

前陆军上校张宪义于1988年叛逃美国,导致台湾核武计划停止。(摘自BBC)

中科院核研所前副所长张宪义上校1984年被美国中情局(CIA)吸收为线人,向美国泄露台湾核武发展细节,导致计划在美国施压下被迫中止。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日刊出对他的专访,张宪义说「我问心无愧」,当年的抉择绝非背叛,因为他认为两岸同属中国人,使用任何致命武器都不合理。

发展核武 挑衅中国会导致战争

大陆于1964年试爆核弹成功后,令台湾深感不安,于1966年启动核子计划,由隶属于国防部的中科院进行核能相关研究。张宪义毕业于陆军理工学院物理系,1969年赴美国田纳西大学攻读核子工程硕博士。尽管政府对外宣称发展核能仅限于民用,张宪义受访时说,赴美的台湾学生都心知肚明,真正的任务是学习开发武器。

张宪义在1969或1970年接获神秘来电,对方自称有意投入核能产业,邀请张共进午餐。然而,张宪义并未察觉来电与中情局的关联,直到多年后才明白其真实身分。1977年张宪义取得博士学位,返台加入中科院第一所(核能研究所),负责开发核爆模拟程式。

开发核爆模拟程式 被CIA吸收

CNN指出,美国长年依赖核威慑,作为对抗大陆核弹头储备的广泛战略之一。但在防核扩散政策下,美方强硬反对任何国家发展新核武。

1978年,大陆领导人邓小平警告,若台湾发展核武,大陆将以武力回应。两岸核战风险骤升,张宪义备感压力。他深信陆方「非常认真」,而他不愿与大陆发生任何冲突。

他坦言两岸之间确实存在政治纷争,但是「我认为我们都是中国人,使用任何致命化学武器或核武都不合理」。

1980年,中情局在张宪义二度赴美期间与他接洽。他先协助中情局完成数起临时任务,至1984年正式成为线人。在往后4年,张宪义每隔数月和化名「马克」的中情局人员在台北周遭的藏身处碰面,甚至包含一邻近士林夜市的公寓。他提供核武计划的近期进度予马克,并以照片记录敏感文件。张宪义表示2人的谈话相当专业,马克还说会尽全力保护他与家人。

1986年,俄罗斯发生车诺比核灾,数十万人遭受辐射污染,这项意外再度强化张宪义的信念,「必须停止台湾核武计划」。张氏夫妇与子女1988年1月在中情局安排下秘密离台、前往美国。美国政府利用蒋经国总统去世后的变局,施压李登辉总统终止核计划。数月后,美方派员拆除台湾的钸分离厂,并移除重水及使用后燃料,确保台湾无法继续推动核武研发。

问心无愧 对台湾人民有好处

核扩散问题专家欧布莱特(David Albright)表示,张宪义是美方终结台湾核子计划的最关键线人。张宪义的行动在台湾引发极大争议。批评人士指责他单方面决定放弃核武,削弱台湾阻止陆方入侵的能力。国防安全研究院国防战略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苏紫云则认为,台湾现有的精确武器足以取代战术核武,核武计划终止并未对台湾防御造成根本性影响。

另有一说,台湾的「矽盾」或许比核武更具威慑力。台湾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不可或缺的一环,先进晶片技术俨然形成非传统战略防御。欧布莱特也认为,核武计划成功无益于台湾,台湾拥有核武可能会增加大陆发动攻击的风险,美方也可能降低安全承诺或限制军事援助。

现已81岁的张宪义居住在爱达荷州,兼职从事核安顾问。他坚信,40年前做出正确选择。张宪义说,「我认为提供资讯给中情局,对台湾人民有好处。我问心无愧。至少,我们没有以这种方式挑衅中国,导致战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