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诒风采遗世 享嵩寿105岁

张祖诒百岁高龄仍持续创作不辍。(王铭义摄)

张祖诒曾追随故总统蒋经国先生16年任其核心幕僚与文胆,并在去年出版《总统与我》。(本报资料照片)

曾追随故总统蒋经国先生16年任其核心幕僚与文胆,并在去年出版《总统与我》,为非正式纪录「全世界最年长男作家」的张祖诒,5月24日凌晨12时许于家中逝世,享嵩寿105岁。妻子陈家丽表示,张祖诒年事已高,无病痛自然死亡,遵其遗愿「不发讣闻、不宣布、不另行通知」,也不会另办告别式,本着他的基督信仰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平静而喜乐地送他安息主怀,亲友们温馨地以追思会怀念斯人足矣。

张祖诒生于民国7年,曾任行政院参议、秘书室主任、副秘书长、总统府副秘书长、国策顾问。民国61年至79年间为经国先生掌理文翰,颇负时誉。此外,张祖诒笔耕不辍,陆续出版散文《蒋经国晚年身影》、《帚珍集》、《现代逍遥游》、《不亦快哉集》,以及长篇小说《宝枝》等,尤其以103岁高龄,2021年再推出小说《崂山悲歌》,2022年更将追随经国先生的所见、所思,完成《总统与我》。

《总统与我》新书发表会时,包括前总统马英九、前副总统萧万长、吴敦义,前外交部长钱复等人均出席见证历史,马英九曾言张祖诒是自己第一个工作的直属长官,对自己有指导调教之情,并在推荐序中指张祖诒所记下的所见所闻乃是「最坦率与生动的语言」,且「其中许多幕后协调,外界从未知悉,甚为精彩」,张祖诒对于昔日的「老板」和「部署」都曾是中华民国总统的奇缘,也倍感欣喜。

在经国先生身边工作16年,张祖诒的记事实录有着两人的对话和互动,极具宝贵历史价值。经国先生与张祖诒过去虽无渊源,在其出任行政院院长时,却破格要时任行政院编译室主任的张祖诒代拟向立法院报告施政方针的讲词,且一字未改就全文照用,张祖诒对此知遇之恩也一直感念于心。

《总统与我》记录了几件不在张祖诒职责范围内的事,却也凸显了经国先生对他的知人善任,包括交办他为开放探亲研拟方案,为了保密,他当时多在下班后研究推敲方案,最终专案小组以总统府所拟方案为初稿,即张祖诒所拟原案草稿,因此他可谓从头参与了两岸民间交流开放的历史时刻,经国先生对于最后的成果也曾欣慰地表示:「这件事我们做对了」。

张祖诒也曾受命陪同张学良夫妇去金门访问,虽曾存疑地问:「我合适吗?」经国先生不假思索便回答:「合适!」不仅完成使命宾主尽欢,更受嘱咐日后多与张学良夫妇走动而成了忘年之交,张祖诒回忆这项「特殊任务」,实出于经国先生关怀寂寞老人的仁慈之心。

另一项张祖诒念兹在兹的特别任务,是检阅「大溪档案」中有关二二八事件的卷宗,他结论指「中央的指示,至为公正,建议不妨公开史料」,他强调在所阅过的档案中,随处都有蒋中正的手谕、亲批电报等,严令中央军队要保护台湾同胞生命财产安全,不得有任何报复行动,在《总统与我》中张祖诒表示自己最大的愿望是完整公开当时的全部卷宗,让历史事件公诸于世。

「活着也不能闲着,就看上帝给我多少时间。」张祖诒103岁高龄时仍认为「有点想写的东西,还能做点事」而完成12万字的《崂山悲歌》,歌咏大时代中坚贞执着的爱情;写《总统与我》他犹豫再三,表示不写丰功伟业,不夸大造神,只写多年来存在记忆中的怀旧与感念。

虽在百岁后笔耕不久曾突发心脏病,张祖诒感谢上天仍给了他更多的时间,让他「在有生之年,完成我生命最后一件工作」。视《总统与我》为最后一件作品,就此搁笔的张祖诒,自言虽所记俱是陈年往事,但「没有健康的现在,焉有光明的未来」寄望传统的美好典型,能让来者看到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