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这么折腾下去,中国这五年内出生人口,怕是要从900万再砍一刀

2023年出生人口降到950万这个数字,看上去简直像个错别字——要知道,当年我们可是为了控制人口拼了命,谁能想到几十年后,我们会为“没人”发愁?可现实就是这么无情,时代变了,曾经“只生一个好”的宣传标语,现在活生生变成了“只生一个都难”。这一切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第一眼看过去,大家会觉得这是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问题,生育意愿低嘛。但实际上,谁不想有个完整幸福的家庭?问题是,现在的年轻人“生不起”“不敢生”!高房价像个拦路虎一样挡在前面,动辄几百万的首付让多少年轻人觉得这辈子都不可能拥有一个家。而这还只是个开始,后面还有教育、医疗这些没完没了的支出在等着你。不少年轻人看着这条“养娃”之路心都凉了,经济负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生育率怎么可能不降?1.15的生育率离“世代更替”的标准线2.1远得像两个平行世界。这不只是数字差距,这是社会“敢不敢生”的信心差距。

更糟糕的是,人口老龄化已经扑面而来。现在的中国,60岁以上的人已经有2.8亿,接近总人口的20%。本来还想着“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事”,可问题是,老年人越来越多了,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了。以前是“年轻人养活老年人”,现在要变成“少数年轻人扛起多数老年人”的局面。再看看我们的经济,劳动力短缺已经在许多行业里显现了。特别是制造业,工厂里人手不够,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做直播,也不愿进车间。灵活就业看似“自由”,但背后,是年轻人逃避传统行业的无奈——他们不想过苦哈哈的生活,可选择又有多少?

国家也不是没意识到问题。三孩政策放开了,产假延长了,育儿补贴也来了,政府努力给大家松口气。可是,光靠政策,真的能让年轻人“想生就生”吗?没有长效的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这些“老大难”问题不解决,靠几个补贴能改变什么?另外,政府也在鼓励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技术说是能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可是想想看,机器人能养老吗?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是人性化的关怀,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手臂。

说到底,社会观念的转变才是关键。现在的社会环境里,“不生孩子”被看成一种正常选择,但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为什么生育率的降低会成为一场“集体逃避”?这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价值观的反映。年轻人活得不够自由,压力重重,怎么可能主动选择更高的生活负担?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经济上的政策支持,更要从根本上为年轻人创造一个友好、包容的生育环境,让他们相信未来、愿意承担责任。

那么最后小编想问:在这个一切都讲求“效率”和“回报”的时代,生孩子是不是也被看成了一笔“亏本买卖”?我们该如何重新平衡生育、生活与个人自由的关系呢?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