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相继定调境内外新股发行节奏,北交所IPO政策进入倒计时?
导读:“继续科学合理保持A股新股常态化,进一步为企业境外上市做好备案工作,这对于机构的投行业务和拟上市企业来说,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1月12日晚间,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机构人士告诉叩叩财讯,目前国内企业新股上市的渠道,无外乎沪深A股和海外市场,以及近段时间以来开始逐渐受到企业追捧和认同的北交所,监管层对新股上市的相关政策的态度,尤其是A股IPO的科学合理的常态化推进政策,也为北交所万众期待的IPO业务的推出,埋下了伏笔。
本文由叩叩财讯(ID:koukouipo)独家原创首发
作者:纪沐阳@北京
编辑:翟 睿@北京
2024年1月12日,证监会举行了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这也是据上次证监会于2021年9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的两年多时间后,证监会新闻发布会制度的重启。
在该场备受市场瞩目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行司、机构司和上市司负责人逐一登场向媒体介绍并回应了当前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新股发行节奏、投资端改革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增持回购等最新监管趋势。
自2023年9底证监会正式宣布“加强逆周期调节,阶段性收紧IPO”之后,有关A股新股发行节奏的争议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近几个月来,A股上市的推进也肉眼可见地加速放缓。
一边厢,在二级市场近期依旧尚未有所起色之下,监管层是否会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进一步限制IPO的节奏甚至是“暂停”,让诸多拟上市企业与机构颇为担忧,另一边厢,日前,亦有部分专家学者公开呼吁并宣称“让市场喘口气不是不可以,回头看看这些年走的路哪些对”,“停一停IPO挺好的”。
那么时间进入2024年,监管层到底如何定调最新的A股新股发行节奏呢?
“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2024年1月12日,在最新一场新闻发布会现场,证监会发行司司长严伯进明确表示,将继续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在两日前召开的一场公开会议上,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刚刚就境内企业的境外上市政策进行了“表态”称“证监会将进一步做好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工作”。
“继续科学合理保持A股新股常态化,进一步为企业境外上市做好备案工作,这对于机构的投行业务和拟上市企业来说,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1月12日晚间,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投行机构人士告诉叩叩财讯,目前国内企业新股上市的渠道,无外乎沪深A股和海外市场,以及近段时间以来开始逐渐受到企业追捧和认同的北交所,监管层对新股上市的相关政策的态度,尤其是A股IPO的科学合理的常态化推进政策,也为北交所万众期待的IPO业务的推出,埋下了伏笔。
自沪深A股上市节奏调控以来,北交所上市业务在政策与投融资环境的变化之下,颇受市场追捧。
2023年9月1日,证监会发布了此后被市场称之为“北交所深改19条”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在该《意见》中,也直接提及称“在坚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这也是监管层对北交所直接上市政策的首次提及。
紧接着,在2023年10月17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武汉金融博览会现场,北交所总经理隋强正式对外公开透露称“我们正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加快研究制定北交所直接IPO的相关制度规则”(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道《北交所总经理隋强:正在证监会指导下,加快研究制定北交所直接IPO的相关制度规则》)。
由此,北交所直接上市制度如箭在弦,市场皆在等待出炉时刻的到来。
早前,市场曾一度预期北交所IPO政策或将在2023年底前落地(详见叩叩财讯相关报道《北交所上市“扩容”与“突破”并行,投行江湖纷争将起:中信建投一枝独秀,“中申开东”格局谁破?》)。
但因政策的制定与市场环境时机等因素,北交所直接IPO制度目前仍待字闺中。
“预计在2024年春节前后将是北交所直接上市政策落地的又一时间窗口,目前,业内已有多家目标企业开始以北交所IPO上市进入了最后的准备阶段。”上述机构人士向叩叩财讯透露,虽然北交所直接上市的相关要求还未出炉,根据其与监管层沟通的情况看,目前,这批把上市目标瞄向北交所直接上市的企业,最近一年的利润规模大致皆在5000万元之上,且为国家级专精特新或工信部专项冠军。
1)证监会相继定调境内外IPO审核节奏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沪深市场核发IPO批文245家,启动发行237家,这其中,2023年1月到8月核发IPO批文213家,启动发行193家;2023年9月到12月核发批文32家,启动发行44家。
2023年8月底以来,证监会加强逆周期调节,阶段性收紧IPO,合理把握新股发行节奏。市场能感受到,去年9月到12月,沪深市场月均核发批文和启动发行数量明显下降。
在2024年1月12日证监会新年首次新闻发布会现场,面对媒体对于“证监会下一步IPO节奏有何考虑”的提问,严伯进明确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和交易所将继续把好IPO入口关,从源头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做好逆周期调节工作,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近几个月来,在沪深IPO收紧背景下,新股炒作现象似再有抬头。
严伯进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也对当前个别新股定价过高、超募现象也进行了回应。
严伯进表示,目前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市场化发行定价功能逐步发挥,新股超募和募不足现象并存,表明竞争博弈、优劣分化的发行生态正在形成。
针对极端超募现象,严伯进还指出,证监会监测约束异常报价行为,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充分提示风险、审慎定价,严肃查处询价定价环节违规行为。从效果看,2023年9月到12月,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有所回落,与可比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的比值明显下降,未出现大比例超募。
“全面实行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借鉴试点注册制成功经验,继续严格监管发行承销行为,引导网下投资者合理报价、督促发行人和承销机构审慎定价。同时结合不同板块特点,在完善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询价、定价、配售机制基础上,兼顾中小投资者利益,在询价对象范围、网上网下分配比例等方面作出差异化安排。新股发行承销机制运行总体平稳”,严伯进强调。
证监会除了表态继续奉行将继续科学合理保持A股新股发行常态化,对境内企业的境外上市政策,日前,也明确指出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新路径,也为境外投资者打开了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窗口。
在两天前的2014年1月10日召开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境外上市公司分会成立大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公开表示“证监会坚定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将会同各方,进一步完善境外上市机制、丰富发行方式,落实好境外上市备案试行新规”。
2023年3月31日,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截至目前,共有包括VIE企业在内的86家境内企业在境外上市新规施行后完成备案。其中,有51家拟在中国香港上市,35家拟在美国上市。证监会进一步完善了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办法,累计核准23家上市公司发行GDR,合计募资约122亿美元。
“境外备案工作常态化、有序化、透明化推进,为推动更多具备高质量发展潜质的企业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本市场的支持建立了良好预期”,方星海在上述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境外上市公司分会成立大会上表示,支持企业境外上市是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企业境外上市也为各国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创造了良好机遇。证监会将进一步做好企业境外上市备案工作,境外上市公司也要遵守国内外法律,守住风险底线。证监会将会同各方,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
2)北交所直接上市政策落地进入倒计时?
根据目前实施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下称《注册管理办法》)规定,北交所的发行条件是发行人应当为在全国股转系统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创新层挂牌公司。
也正是有前置挂牌股转中心的要求,所以目前北交所上市并不被市场认定为传统意义上的IPO。
而所谓北交所直接上市,即申报者将可与沪深IPO的申报一样,不再需要再新三板挂牌期满12个月的前置条件,这便成为了真正的IPO。
北交所直接上市这一政策的突破,无疑将给企业更多的选择空间,也有利于北交所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
北交所考虑制定直接上市的政策,并非意味着新三板挂牌时限要求的取消,新三板挂牌企业和特定符合条件的企业直接IPO,将是北交所之后申请上市的两大并行路径。
早前,有接近于监管层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财经透露,根据监管层的设想,北交所直接IPO和目前的北交所施行的直联审核机制也将并不被互通,也即是企业只能在选择直接北交所IPO或经新三板挂牌后再申报上市的其中一条途径进行。
北交所直接IPO的条件,监管层也正围绕企业的资质、盈利能力、技术指标和市值等几个维度来制定。
虽然北交所IPO政策未能如早前市场预期般在2023年底落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各大券商备战北交所直接IPO的热情。
早在2023年11月,据叩叩财讯获悉,业内已有多家券商开始备战北交所首批直接IPO项目。这些被券商选定的目标企业,皆按照“930”的基准日准备申报材料(即以2023年9月30日数据为节点的财务报表准备申报),根据上市申报规则,也就意味着在2024年3月底之前便可能要完成申报。
“目前计划申报的节奏依然没有改变,我们依然将北交所直接上市的第一申报时间点聚焦在2024年3月前后。”上述机构人士告诉叩叩财讯,“如果北交所直接上市政策能在2024年春节前后发布,留出一个月左右的征求意见时间,在2024年3月正式启动申报工作是合理的。”
“2023年的2月,是A股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实施的日子,我们也在期待2024年的同期,北交所直接上市政策能在A股落地,为推进A股新股发行政策的优化起到积极的作用。”上述机构人士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