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某中学招15名教师,仅有1人师范毕业,这让师范生情何以堪!

郑州有个第十一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前不久学校进行了一次教师招聘,新招聘15名教师,只有1名是师范大学毕业生,其他14名均为非师范大学毕业生。

郑州十一中学的学科是语文、生物、地理、物理数学等,学生必须是应届本科或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必须第一学历为本科。

郑州市普通高中有个“大三甲”和“小三甲”的传说。

“大三甲”是郑州一中、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

“小三甲”是郑州四中、郑州七中、郑州十一中。

可见郑州十一中学也是一所很不错的学校。

这个学校最大第一个特点是教师整体素质高,目前,学校有国家级优秀教师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7人,特级教师8人,正高级教,2人,高级教师142人,一级教师121人,省市名师、终身名师、杰出教师26人,国家级、省级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50人,省市教研室兼职教研员26人,高学历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5%。

教师队伍层次之高、名师人数之多曾被省、市教育部门专家称之为“十一中现象”。

因此,它每年招聘教师要求也非常之高。

网上流传一张郑州市十一中学2022年至2023年新入职教师的名单,这个名单15个人,本科学历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0个人,博士研究生1人。

诡异的是,其中4个是本科生,有2个清华,1个北大,一个上海交大;10个硕士研究生分别是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1个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

这些学生的专业只有1人是信息技术,其他分别是数学、语文、物理、地理、生物、化学、英语专业。

郑州十一中学招聘教师的学历要求引起了热议,有很多网友惊呼:如今一个普通中学招聘教师这么“卷”?15个学生,只有1人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其他都是综合类大学的高材生,这让师范生情何以堪?上师范还有什么意义?

还有网友说,师范毕业生竟然在竞争中不敌非专业毕业生,说明我们的师范教育存在问题,师范院校录取的学生质量不高,这个现象值得思考。

我认为这个现象很正常,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媒体上经常披露,不仅有本科生找不到工作,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者大有人在,见怪不怪。

第二,郑州市十一中学毕竟是河南省名牌高中,能够进入这所学校当老师已经很不错了。

郑州十一中学不单是河南省重点示范性高中,郑州市的“小三甲”,不说别的,它有一个国际班,联合美国俄勒冈州百年名校美国圣玛丽中学共同创办,以美国学校课程为核心,使用全英教材,加入中国标准课程,两国课程内容做到相辅相成,中美学分互认,全部课程考试合格后学生可同时获得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和美国圣玛丽中学颁发的高中毕业证书。

它的高考成绩也非常突出,常年来一本上线率平均94%,有个英才班,去年全班学生平均分613分,超一本线近130分,985率达90%,211率达100%。

有好师傅就有好徒弟,有好老师,就有好学生。

第三,师范院校干不过非师范大学这是个事实,师范院校录取时分数本来就不高,即便985的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分数与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还是有差距的,大学的生源质量有差距,决定了毕业生必定有差距。

第四,随着我国出生率的减少,以后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生还容易就业,普通师范院校毕业生将面临一个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有专家预计,未来十年将会有800万至1000万的教师到社会上再就业。

第五,有人说,师范生毕竟有专业优势,非师范大学毕业生当老师行吗?

前几年,深圳某中学在招聘中称,但凡清北的博士毕业生或者排名世界前50名大学的硕博生,年薪50万乃至60万元。

为什么不招师范毕业生呢?

据深圳某中学校长的解释是,有学霸老师,才有学霸学生,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毕业生,虽然没有接受过师范专业教育,但是他们从小学到高中是一路学霸走过来的,单凭自己的经验教给学生就够了。

第六,郑州市十一中学招聘的一些老师,大都是数学、语文、物理、地理等专业,这些专业本身就是冷门,不好找工作,当老师倒是挺合身。

总之,师范类专业正在从一个热门向冷门转变。

因此,郑州市十一中学招聘非师范大学毕业生当老师不足为奇,这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