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为蚂蚁再探路

现在还远不是终局。

文丨海克财经 齐介仑

AI大模型在产业侧的落地,近来国内外动作越发频密了起来。这让2024年或为全球大模型应用元年的说法有了进一步佐证。

相关案例现已涉及多个领域,硬件端如手机、PC、新能源汽车,平台端如电商、教育、娱乐。一些公司虽然不是最早涌现的大模型厂商,但也在探索自己独特的AI化进阶路径。

在全球范围内,硬件企业和AI结合的一个代表是iPhone。而支付宝最近推出的不少产品,则反映出平台企业+AI的新趋势。

iOS 18和新款iPhone手机已被时下大量果粉报以热切期待。据传有可能得到OpenAI旗下ChatGPT或谷歌旗下Gemini等大模型能力加持的iOS 18,或将于6月10日-6月14日举办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 2024期间发布,嵌入到iPhone多款应用中的全新AI功能届时或将做出详解。而由苹果自研开源大模型OpenELM驱动,无需联网云端处理器即可实现的设备端生成式AI成果,则有望体现在下一代iPhone产品中。

国内大模型行业已然风起云涌百舸争流,相较于先行友商,支付宝入局低调,但却选择了独特的切入路径。

4月26日,支付宝的最新办事AI产品“智能助理”开启灰度测试,这是继2023年发布2.0版本的AI金融助理“支小宝”和面向金融客户的生产力工具“支小助”之后,蚂蚁推出的投入实际应用的又一AI产品。蚂蚁在AI领域的立体布局,由此展现得更为清晰。

iPhone能否乘着本轮大模型落地的浩荡东风,为苹果在AI手机方向一举定义“iPhone时刻”,无疑是当下硬件领域最引人好奇的问题;而支付宝的这一系列AI产品,能不能带动支付宝用户价值的再度进阶和商业生态的进一步繁荣,想象空间也颇令人期待。

20年前,支付宝成立,这是整个蚂蚁集团的源头。20年来,支付宝始终是蚂蚁最核心的业务,也始终是蚂蚁创新的引领者,蚂蚁生态的坚实底座。

2023年,完成整改的蚂蚁公布了新阶段的集团“三大战略”,即“AI First”“支付宝双飞轮”“加速全球化”。“AI First”和“支付宝双飞轮”是蚂蚁中国业务的两翼,前者代表着蚂蚁业务基于科技力量的纵向迭代,后者代表着蚂蚁业务面向更多范畴的横向延伸。

蚂蚁发展AI,支付宝是最主要的载体。观察支付宝平台上线的AI产品,就不难窥得蚂蚁在AI层面的整体布局和投入。

最新灰测上线的支付宝AI产品“智能助理”,在交互形式上,与目前主流大模型产品如文心一言、通义千问、Kimi、豆包并无二致,不同之处仅在于,它内置于支付宝APP之内,而非一个独立的新APP。

但在输出内容上,智能助理则与其他通用大模型产品有着显著不同,它更加强调对用户待办事项的高度关切和高质量达成,而非泛泛聊天。

虽然智能助理内嵌于支付宝之内,但不能把它简单理解为一个“功能”,它事实上已经成为支付宝新的“入口”。被灰测的用户发现,支付宝首页下拉就可以唤起智能助理,这意味着在支付宝过往的扫一扫、搜一搜、“九宫格”点一点这3种打开方式之外,“问一问”可望成为用户和支付宝互动的新场景,并形成强大心智。

对C端来说,智能助理是打开支付宝的新方式。而对B端来说,智能助理也是具有极大战略价值的入口,这就是AI时代生活服务的大门。

在过去的五一假期里,已经有一些支付宝用户体验了智能助理带来的便利,从点外卖到订酒店,甚至推荐旅游景点,智能助理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担当了专属私人助理和专属导游。这个助理和导游,可以帮助消费者链接各个消费场景,甚至健康、政务等场景的服务;对于支付宝商业生态上的众多玩家而言,它能够更加精准地匹配用户和商家,提升支付宝商业生态的效率和转化。

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理财助理“支小宝”,是支付宝的另一个值得关注的AI产品。

据海克财经了解,支小宝的前身是蚂蚁内部一个代号为“安娜”的智能理财AI工程,后者2018年启动立项,2020年更名为“支小宝”并正式上线,2023年支小宝从1.0演进为2.0,目前支小宝2.0已进入对外测试阶段且已有1200万用户体验了该新版产品;相较于1.0版本,支小宝2.0在知识力、专业力、语言力、安全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

官方资料显示,支小宝定位于理财和保险等金融垂直领域专业知识问答,同时提供行情及持仓分析、智能核保和理赔等专业工具,是国内金融领域首个实现规模化对客的AI应用,在金融事件分析推理能力方面已达到真人行业专家平均水平。

这两个产品还不是全部。蚂蚁在AI领域,还推出了面向金融分析师的行业端业务助理“支小助”、数字人平台“灵境”等。这些产品共同构成了蚂蚁AI产品的矩阵。

2024年恰是支付宝20周年。在中国互联网企业里,支付宝是一个经历过多次迭代,从而实现自身进化的代表。

回望过往20年支付宝前行变化路径可以确知,支付宝深深植根中国经济,同时与全球科技互联网行业整体发展格局同频共振。确切说,支付宝一直是以创新科技为利刃,通过持续深击行业及用户痛点,力推链路革新、效率升维,乃至用户认知重构,进而回应时代命题。

无论是从横向的从支付到金融再到内容、生活、商业生态看,还是从纵向的从PC端到移动端再到当前AI化看,支付宝在这20年里都分别迈出了“三大步”。细数这两个“三大步”迈出的过程不难发现,支付宝一直紧贴用户需求、紧跟科技潮流。

先看横向三大步。

很多人还记得,在支付宝2004年12月正式注册成立公司并全面推开担保交易业务前,熟知电商并高频在线购物的中国消费者还不多。而彼时的电商,先且不说商家和商品数量远不可与当下相媲美,支付环节的信用问题以及付款流程涉及的开通网银、配合U盾、必需IE浏览器乃至需要线下打款的费时费力等都颇令人头疼。

支付宝的上线和迭代,不但化解了信用难题,为买卖双方送去了保障,而且通过2010年快捷支付模式的推出,让用户轻松实现了在线支付,免去了网银、U盾、IE浏览器并用的繁琐,为中国电商蓬勃发展及此后双11等大促连续多年创造全球销售奇迹铺平了道路。而支付宝2011年二维码支付模式的推出,则有力激发了线下各类商业组织乃至个体摊贩的欣欣向荣。

支付离钱更近,而支付宝的支付主要来自电商交易,后者既涉及C端消费者,又涉及B端中小微商家,存款、借款、理财等与钱强相关的金融业务的加入顺理成章。余额宝、网商银行、理财产品如保险基金的供给等都在此列。支付宝由支付到金融的延展,指向的依旧是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和对用户痛点的解决。

支付与金融并非人人时时所需,生活才是最大的母题。后者或可调动每个人的兴趣,或可关乎每个人的日常,这当中既包括用户对短视频、直播、图文资讯等内容的消费,也包括挂号问诊、政务办事等服务的达成,它们有着更强的用户黏性、更多的用户时长和更大的价值拓展空间。支付宝由金融扩至生活的原因正在这里。

再看纵向三大步。

准确判断趋势并切实把握战略机遇,对任何一个商业组织而言,都极其重要。

在由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演进迁移上如何决策,就很能说明问题。

受智能手机普及、3G网络提速、流量资费下调以及4G牌照即将于年底发放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中国移动互联网在2013年进入变革前夜。众所周知,包括O2O热浪在内的中国移动互联网最大一波创新创业大潮在2014年臻至巅峰,一批优秀移动互联网公司在此期间诞生或由此驶入快车道,另有些知名公司则因错判和错过而被新锐选手赶超掉队。

在PC互联网时代,支付宝虽然是中国第三方支付领域的行业翘楚,但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工具。

但支付宝成功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东风。2012年12月10日,内部称之为“卡宝”的移动端支付宝,开启小范围内测。37天后的2013年1月17日,正式版产品“支付宝钱包”上线。2年后的2015年7月,已走向全场景支付的支付宝,适时将PC端“支付宝”与移动端“支付宝钱包”合二为一,这就是现在的支付宝APP。

据调研机构Questmobile于5月8日发布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支付宝月活用户规模即MAU已达8.9亿,比2023年同期的8.49亿又涨了近5%;同期支付宝小程序月活用户规模同比增速为6.3%,位列全行业第一。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支付宝不断聚合更多功能和场景,用户规模和用户粘性都在提升。

而现在,支付宝必须踏上新的征程。

自2022年底ChatGPT爆火以来,大模型在全球疾风劲吹。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司而言,能不能拿到AI这张下一个时代的船票,是一道必答题。

短短一年多时间里,支付宝陆续上线多个AI应用,智能助理更是把AI放到了入口的位置。这一事实表明,低调的支付宝,正在实现从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体的进阶。

支付宝是母公司蚂蚁旗下绝大多数业务的互联网基石和底座,蚂蚁要实现面向未来的发展蓝图,就必须为支付宝业务在组织层面给出最优解。

2024年3月19日,蚂蚁集团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在发布的全员信中,官宣了蚂蚁新总裁任命和蚂蚁国际等三大创新业务成为独立公司等变革事项,这是蚂蚁自2020年以来最大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据内部信,蚂蚁任命韩歆毅担任蚂蚁集团总裁,全面负责数字支付、数字互联、数字金融板块,同时兼任集团CFO;蚂蚁国际、OceanBase、蚂蚁数科分别设立董事会,加强董事会管理,各CEO对董事会负责,杨鹏、杨冰、赵闻飙分别担任三公司CEO,井贤栋兼任蚂蚁国际董事长,蚂蚁CTO倪行军兼任OceanBase和蚂蚁数科董事长,目前三家公司给员工发放的股权激励已是新公司的,而不再是蚂蚁集团的,这是为了给这几家公司的员工和业绩挂钩的强有力激励。

据海克财经观察,蚂蚁本次改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聚焦主营业务的同时,释放创新业务活力。

显而易见,支付宝作为中心的主导地位被强化。包括财富保险、信贷两个事业群在内的数字金融板块,向韩歆毅汇报。个中缘由很清晰——支付宝APP是底座和平台,数字金融只是生长于这个平台上的一个行业生态而已,和其他行业一样。

可以说,现在的蚂蚁核心业务是一个航母战斗群,支付宝APP是航母本身,而生长在支付宝上的行业则是多种类型的舰载机。

拿航母战斗群打比方,我们就能更好理解蚂蚁三大战略中“AI First”和“支付宝双飞轮”的关联。

“AI First”的本质是升级引擎。无论是支付宝APP这个“航母”本身,还是支付宝上的各个行业“舰载机”,都需要换上AI的内核。

“支付宝双飞轮”则是要增加舰载机的种类。支付宝“航母”上,过去起飞的“舰载机”更多集中在支付和金融领域,而未来会有更多的“舰载机”属于餐饮、酒旅、医疗等生活的各个领域。

无论是金融场景,还是生活场景,当下都到了AI化升级的关键时刻。AI入口,会为更多的场景提供可观推力。反过来讲,支付宝通过加码互联网化,建立更加丰富立体的生态连接,则可为AI更懂用户、提供更优服务,贡献足够多的行业资源。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蚂蚁重注AI的理据当然不止于此。据调研机构艾瑞咨询测算,2023年中国AI产业规模已达2137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811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30.6%;对比原本大模型未出现涌现能力的AI产业规模,大模型带来的产业加成比例在2028年或达32.9%。

业内共识实则早已达成。据国家发改委下设机构国家数据局3月底披露的数据,目前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大模型已超100个。

相较于国内其他头部AI玩家,蚂蚁做AI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立足点是蚂蚁生态,着眼于以自研大模型能力,超预期满足生态内用户所需,差异化优势已颇明显。目前蚂蚁上线于支付宝平台的数款大模型产品,已经或正在用户中间打响口碑和积累心智,而蚂蚁百灵大模型幕后研发团队——蚂蚁AI核心部门NextEvo,仍在该方向持续打磨发力。

2024进度条已走过三分之一,大模型的应用比拼,此刻依旧尚属初期,但迷人之处已所在多有。支付宝牵引蚂蚁已坚定启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