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配睡厕所的女儿,何以为家
一个妈妈在小红书上吐槽自己新房装修的血泪史。
本来嘛,搞过装修的朋友们都很能共情这一处境,家装里面的坑啊雷啊多得不行,一不留神就栽跟头。
图源:小红书
大家抱着“这一定是避雷贴,让我学习一下如何紧急避险”的心情点进来,没想到看完满脑子全是脏话说不出口,这回装修公司挺无辜的,倒是这家当父母的太奇葩了。
怎么说呢,房屋奇葩改造见过不少,什么“阳台爆改阳光房”“客厅无中生一卧室”“十平米隔出一室一厅一厨一卫”都见怪不怪了。
但这一家癫公颠婆,想把厕所改造成女儿卧室?!
看完po主分享的图纸更是无语住了。
图源:豆瓣小组
罗琳都得为自己的无知自叹不如,弗农姨夫、佩妮姨妈尚且还能让哈利波特睡壁橱,亲生父母却让自己骨肉睡厕所,还是他们最懂顶级虐待啊。
厕所爆改卧室,吓人
先来好好盘盘这件事儿。
事情的起因是这位博主发帖,表示“家人们,厕所改儿童房踩坑了!”
接着,她仔细地描述了自己的踩坑过程:厕所改儿童房问题很大、设计方案做得不好等等。估计她自己心里还沾沾自喜呢,看我多会给网友们排雷。
但没想到,底下的网友炸了锅,清一色地质问她为什么要把厕所改成儿童房:“厕所怎么能住人?”
毕竟,她晒出来的厕所,长这样:
这时候,大家还以为他们家住的是什么三十平米小破屋,必须尽力利用每一寸空间,结果点进主页一看,好嘛,五室两厅两卫,套内一百四十平,北漂人都馋哭了。
这么大的房子,算来算去怎么也不需要把厕所爆改儿童房啊?
再往下看,更好笑了。
帖主表示,这么做是为了留一个房间当茶室。有人就提出了,把厕所改成茶室不行吗?她犹犹豫豫:“不过那个位置没这么好。”
好家伙,做茶室不够格,但给孩子住刚刚好?这一家子怎么想的?
说实话,看到这儿,她姐已经有了些不好的预感,而后面的进展也果然不出人所料。
根据她晒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出,家里有三个孩子,一个大女儿和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个厕所改出来的房间要给谁住,不言自明。
被网友们指出问题之后,这位博主飞快地开始解释,表示没有重男轻女、都是自己亲生的、不存在偏心云云。
但根据她发出来的之前的装修图纸,网友们很快又嗅到了不对劲,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个博主让女儿睡厕所的底层逻辑。
双胞胎儿子一定是要睡一样的房间的,而剩下的房间不仅采光更好,面积还更大,这家人潜意识里觉得:女儿不配。
所以才觉得不如做个茶室,宁可让女儿住厕所。
总之,两个还没断奶的儿子可以一人一间卧室,茶室必须得采光好面积大,阳台也不能封,那这个家里,可以受委屈的只有女儿了。
问题都捋清楚之后,网友们也不客气了。
先是祭出哈利波特降维打击,毕竟哈利波特也只是住在楼梯下,没有惨到去厕所里睡觉。
接着因为这博主的IP显示为广东,又如此重男轻女,大家开始用魔法打败魔法,用封建迷信对抗封建糟粕:
现在,这个博主已经注销了账号,至于房子到底如何安排,也没人知道。
只能寄希望于他们能良心发现,让女儿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房间。
没有房间的女孩们
真不能怪大家以最大的恶意揣测这对父母,毕竟,我们都太习惯女性被迫让渡一切空间这件事了。
正如一位网友说的:“童话里的哈利波特父母双亡住储藏室,灰姑娘被后妈苛待所以住阁楼,而这个女孩父母双全房间很多,还是只能住厕所改的儿童房。”
女儿,总是被默认为家中的暂住者,被理所应当地剥夺空间。
这个帖子受到广泛关注后,不少女孩都聊起了自己的故事——“我就是那个活了23年没有过房间的女孩。”
当家里空间不够时,女儿的房间可以被压缩,女儿可以睡在小房间、睡在客厅。
而一旦女儿因为学习、工作之类的事情离开家,家里就会迅速地“利用”起空间,把房间变成杂物间,让女儿没有容身之所。
“离开家之后,每次再回家都像客人。”就是这些女孩最真实的内心独白。
而更可悲的是,有的女孩早早觉醒,选择了离开,有的女孩却等到了一定年纪才发现这样的残酷真相。
“你长大了,还住在家里,好意思吗?”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那个我们曾多次讨论的命题——你的女儿不是你的女儿,是你的儿媳。
即便是合资建设的房子,女性也只能挑剩下的。
“我还没嫁人,都感觉是个外人。”
有的女孩早早发觉了没有家的真相,选择逃离;而另一些女性,却又会在惶惶中扎入另一个深渊——
既然自己的家不是家,那就去丈夫家,让另一个男人带自己离开。
结果可想而知,不过是从一个火坑跳进另一个火坑。
多年前,我们的俗语里就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现如今,搜索“嫁出去的女儿”,跟着出来的词条竟然还是能否回家过年、有没有权利继承财产、能不能回家上坟......
空间,只是女性权利的最基础保障,而在家中早早失去了房间的她们,自然也失去了所有话语权。
当她们选择结婚,事情往往会变得更糟。
在现有的两性关系叙事里,女性被默认为家里的照料者,不断奉献,也没有自己空间。
我们常常会看到母亲穿梭于厨房和客厅,在灶台和阳台之间忙碌,被动承担着家庭中的所有劳动,但书房不属于她,卧室不属于她,这个房子也不属于她。
就像一个网友总结女性的一生:
“她来人间一趟,在父亲家暂住些年,然后去丈夫家借住些年,最后在儿子家落一落脚,梦里不知身是客,都作了风中飞絮,水上浮萍。”
女主人?女保姆
伍尔芙那句最广为人传颂的名言:“女人想要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这句话在互联网上像复读机一样到处被复制粘贴,说起来非常轻巧,可实际上“女人拥有房间”可太难了。
从小时候女儿在家里很难争取到自己的空间,然后为了有自己的房子,从父母的房子逃到丈夫的房子。(那不勒斯四部曲的莉拉就是这么做的)
她发现男人拥有书房天经地义,自己只有客厅和厨房——人来人往、毫无隐私的功能性场所。
而如果选择自己买房的女人,却在相亲市场被视作“太强势”“嫁不出去”。
《我的天才女友》
这个世界似乎系统性地避免女人拥有房间,这还不只是没有话语权的普通女人的处境,也是那些有名的女性一样摆脱不了的宿命。
小S想要一张跟姐妹淘聊天的桌子,沟通了6年没有成功,她老公以风格跟家里不搭推脱。
《再见爱人》里陈美玲和艾威夫妇,艾威可以为妻子捐出自己的肝,却不许陈美玲改动他精心设计的家,可他设计完了从不做家务。
《再见爱人》
写出《秋园》《我本芬芳》的80岁老奶奶杨本芬没有自己的书房,她从60岁开始在厨房写作,她无法完全专注创作,因为还要照顾有糖尿病和轻微失智的老伴儿。
《秋园》手稿
这跟18世纪的简奥斯丁太像了,简奥斯丁一生都没有自己的书房,她要躲在公共起居室的角落偷偷完成她的小说,小心不被仆人发现,当别人进到起居室,她会在书稿上面盖一层吸墨纸,有时还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写作去做家务。
《成为简奥斯丁》
没想到几百年后,女性依然重复着同样的处境。
女性没有自己的房间,意味着没有独属于自己的空间,同时也意味着没有完整的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
莱辛的小说《到十九号房间去》里,女人结婚后住进了那种标志着完美中产的大房子,但她需要自己的房间的渴望越来越大,即便有了独属自己的阁楼,但依然无法阻断她作为母亲和家庭主妇的身份,于是她在附近旅馆租下一个破房间。
《到十九号房间去》
丈夫雇佣私家侦探找到了这个房间,以为她出轨了,女人发现自己要解释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房间比承认自己出轨更困难。最终的结局是女人在这个小旅馆自杀了。
《时时刻刻》
其实伍尔芙写出“女人要有自己的房间”的前后文,是这个女人思绪纷飞、想要创作,她去草坪上散步,被赶了出来,她想去图书馆查资料,被告知需要男性陪同...
这段描写同样充满隐喻,那就是——
女性不断被社会从公共世界驱赶回家里。
“女人终要有个归宿”这个魔音萦绕在每个女性耳边,其实是在说,公共空间不欢迎你,请回到女人该去的私领域去,在那里,你才是女主人。
但事实上呢?
这句话同样是陷阱。
回到家里的女人根本不是什么女主人,而是女保姆,她们挤在厨房做饭却没有上桌权,她们打扫房间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她们照料房子里的一切,离婚时却很难分到财产。
不是“你是房子的女主人”,而是“女人是家,女人是港湾”。别误会,这不是对女人的夸奖,而是把女性当做容器、对她极尽利用的工具化。
这才是很多男性说出“我会睡你但我会娶她”“阅尽千帆但她是港湾”“老了总要收心”的真实想法。
「随机波动」在播客里聊“女人的房间”,还提到香港作家韩丽珠的随笔集《回家》,这里的房子有着外部和内部的双重隐喻,在香港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大都市,女儿问妈妈可不可以给她一个房间。
韩丽珠《回家》
妈妈说可以,但家里太狭小,女儿表示一个衣橱也行,一个抽屉也行,妈妈答应了,但最终没有兑现。女儿想到从小妈妈就告诉她怀上她是一个意外,妈妈不甘从此赔上人生便离开了家。
于是女儿感觉妈妈兑现承诺的配额在十月怀胎的时候就用完了。
《女人的碎片》
你看,在社会隐喻中,女人代表家。
在现实层面里,十月怀胎的女性确实会异化成生命的容器,诞下孩子后,她继续化身家庭主妇、化身田螺姑娘,为“家”日复一日的修缮、缝补、操持,她也确实和“家”淹没在了一起。
公共世界不欢迎女性,家庭空间的女性依然被剥削,“女主人”从来不是权利,而是责任,是包装出来的糖衣,“金屋藏娇”的意思是男性占有金屋也占有娇,毕竟田螺姑娘从不贪心。
《时时刻刻》伍尔夫
女人不是拥有家,而是女人被安置在家里,被异化成了家。她是家的被殖民者,要献出自己的劳动、青春、情感、身体乃至生命。
所以我们不断重申,女人要有属于自己的房间。
就是强调女性要有一个可供其完整支配的空间和时间,去得到休养生息,去进行自我生长。
因为一个真正意义上自己的房间是一个开始。
意味着女性在这里不被异化,意味着找回主体性的第一步,意味着一种自由的新生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