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74.54%教师选择信息化教学
新华财经北京7月5日电 (记者沈寅飞)4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腾讯教育联合编制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2021版)(下称《报告》)正式发布。
《报告》显示,74.54%的教师表示会经常使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进行信息化教学,84.83%的学生经常在线上看学习材料,仅有3.82%的职校学生没有使用过虚拟仿真实训软件,学生认可度超90%。《报告》指出,从2018年到2021年,职业院校信息化普及度有了大幅跃升,校园管理系统的全面建成比例从18.3%上升到61%。但从应用层面来看,深层次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决策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不足,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应用任重道远。
信息化教学常态化 74.54%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上课
2020年的“停课不停学”让大部分师生体验了史无前例的大型在线教育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认可度得到提升。到了2021年,原本生长于线上的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线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报告》指出,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师生回归校园,线下的实体学习资料重归学习场景,经常在线上看学习材料的学生比例相比2020年有些许下降,但依旧高达84.83%。除此之外,经常使用“看学习材料”“提交作业”“观看直播课”和“做测验题”这几项在线平台功能进行学习的学生所占比例也均超过了50%。
对教师而言,相比教育信息化发展初期,信息化技术也正在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报告》显示,74.54%的教师表示会经常使用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多媒体设备教学。
随着教育信息化教学逐渐常态化,信息化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也产生了“进阶”。《报告》指出,2018年,技术对职业院校教学支持作用最为显著的方面为提高课堂参与度;到了2021年,认可度位列前茅的为更有助于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施。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宋贤军认为:“信息化、智能化必定会成为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促进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战略驱动引擎。职业院校用信息化的思维和手段规范了人才培养,深化了产教融合,完善了综合评价等方面的工作,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范式。”
信息化渗透到实训教学 虚拟仿真实训“好评率”超90%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该环节涉及大量的实训教学,场景复杂,人物交互多,个性化需求比普通教育更为突出。
《报告》介绍了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调车作业安全效率护航者混合教学”课程案例,为职业院校解决实训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该学院引入了虚拟仿真实训技术,既能还原真实训练体验,又避免了培训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和设备损耗,还可以实现训练过程的监控,方便学生回顾复习。
不过,尽管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对职业教育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该技术的使用频率却并不高,只有大约28%的教师表示经常使用。《报告》中指出,这可能是由于虚拟仿真实训技术的相关软件操作流程复杂、特定专业实训需求低、公共课课程门槛等。
事实上,包括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在内,5G、VR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普及还受制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水平、认知程度、经费投入、使用成本等,新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尚需要适应和发展。
《报告》指出,虚拟仿真实训是职业教育新的实训方式,不会永久性取代实体实训,但可以替代部分实体实训,应该成为下一步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职校管理信息化逐步普及 系统建设比例大幅跃升
2021年,职业院校在学校层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情况也有了较为突出的提升。《报告》调研了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发现,全部搭建完成的院校比例达61%,这一数字在三年前仅为18.3%。这之中最为常见的教务管理系统,已有超九成院校建成。
随着产教融合的逐步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共享信息服务的建设也随之有了较大提升。《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建设图书和数字资源共享系统、岗位实习管理系统的院校比例由50%左右提升到了65%左右;校企合作信息发布服务建设率则在3年间从40%提升至69%。
不过,尽管普及程度大幅跃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深度却仍有不足。《报告》指出,学校提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优化管理流程的支持作用最为明显,但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决策科学性与决策水平方面的支持作用尚有不足。
整体来看,职业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教学应用中逐渐常态化,师生对信息化技术的认可度和熟悉程度都有了大幅度提升,但依旧存在新技术应用滞后、虚拟实训软件等新技术设备闲置率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深度有待拓展等问题。
发布会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教学与质量处副处长董振华说:“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核心还是要围绕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特点,推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特别是要扩大资源的使用效益,深化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重点是推动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