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这三篇文章说清楚了

(原标题: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这三篇文章说清楚了)

“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这是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

“中方愿同各方一道行动起来,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让贫困成为过去,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习近平主席日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围绕“抗击饥饿与贫困”议题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重要讲话。

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世界意义(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和世界意义 ,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近日,人民日报推出三篇“和音”文章进行解读。

坚持人民至上,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和音)

“中国脱贫历程表明,本着滴水穿石、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性、恒心和奋斗精神,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弱鸟是可以先飞、高飞的。中国可以成功,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可以成功。”习近平主席日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围绕“抗击饥饿与贫困”议题发表题为《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和世界意义,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

中国经验举世关注,因为中国已经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中国经验值得借鉴,因为中国让世界各国看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在全球仍有约7.33亿人面临饥饿、严重粮食不安全问题的人口数量连续5年增长的背景下,许多国家渴望借鉴中国减贫经验,实现发展振兴。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习近平主席时常引用的这句中国古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中国之所以能够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庄严承诺“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始终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在陕西梁家河,本着“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带领乡亲们打井、修淤地坝、修梯田、建沼气池;在河北正定,扛着自行车一步一步蹚过滹沱河,走遍全县200多个村子,探索农村改革脱贫路;在福建宁德,几乎走遍所有乡镇,不断探索“弱鸟先飞”的路子……从村、县、市、省、中央一路走来,习近平主席深知人民的期盼,心里始终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把扶贫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立志要办成的一件大事。中非共和国总统图瓦德拉在梁家河参观后感叹:“习近平主席扎根于人民,始终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服务。这深深地感染了我。”

只有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执政党,才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坚持精准扶贫,坚持在经济发展中扶贫,坚持在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中扶贫,坚持在促进共同富裕中扶贫,打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习近平主席教会我们如何摆脱极端贫困、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表示,“我们从中国身上学习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经验,为各国探寻减贫发展之路提供重要借鉴。正是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中国共产党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带领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让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无数人的命运因此而改变,无数人的梦想因此而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因此而成就。中国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表明,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造福人民。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摆脱贫困》乌兹别克文版序言中写道:“我们在书中看到习近平主席的深谋远虑和爱国情怀,了解到习近平主席亲自参与到这项伟大事业中,时刻同人民站在一起,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扶贫事业。”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到“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中国不仅致力于通过发展让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也致力于通过共同发展让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不追求一枝独秀,更希望百花齐放,同广大发展中国家携手实现现代化”,并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为推进全球发展事业指明方向,体现出立己达人的天下胸怀。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中国立足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被国际人士称为“推动全球发展的积极力量”。

着眼全人类共同福祉,中国将继续做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同各国一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增强民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推动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让贫困成为过去,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

坚持精准扶贫,在发展中消除贫困根源(和音)

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其中有不少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经验,这是《摆脱贫困》等著作成为许多国际政要案头书的重要原因

《摆脱贫困》葡萄牙文版首发式暨中巴治国理政研讨会不久前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30多年前,习近平主席在贫困地区工作时,带领当地群众找到了一条抗击贫困的道路。在世界处于动荡变革期的今天,《摆脱贫困》更显其重要价值。”巴西社会发展和援助、家庭和抗击饥饿部常务副部长奥斯马尔·茹尼奥尔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书中分享了对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深刻见解,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减除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式。”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与期盼,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长期以来,各国都在探索减贫治理的道路,都在探寻行之有效的反贫困理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成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在这一被誉为“消除贫困历史上最大的飞跃”的脱贫历程中,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其中有不少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经验,这是《摆脱贫困》等著作成为许多国际政要案头书的重要原因。

执政党的坚强领导,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国际人士认为,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从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构建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局面,再到累计选派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形成了举国同心、合力攻坚的磅礴力量。乌兹别克斯坦制定国家减贫战略和目标,在全国各州试点推广中国减贫经验,近万名乌兹别克斯坦学员线上参加中国减贫研修班。该国初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贫困户帮扶名册》《妇女帮扶名册》《青年帮扶名册》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减贫体系,已取得显著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滴水穿石的韧性和恒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坚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国、“燃灯校长”张桂梅、用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黄文秀、坚持“只要县里还有一个人没有脱贫,我就不能休息”的姜仕坤……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无数干部群众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收获沉甸甸的成果。“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中国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在了解中国脱贫故事后感慨:“我们从中国减贫事业中学到的第一课就是‘自力更生’,这也是中国取得令人着迷的成就的根本原则。”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中国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从开展建档立卡、选派驻村干部,解决“扶持谁、谁来扶”的问题,到推进分类施策、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设立5年过渡期,解决“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稳”的问题;从因地制宜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到严格落实“六个精准”明确要求……精准扶贫是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是中国减贫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极大丰富拓展了人类减贫路径。中国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帮扶转变,让发展成为消除贫困最有效的办法、创造幸福生活最稳定的途径。

泰国孔敬府借鉴中国精准扶贫理念后取得脱贫实效,当地官员说:“中国不仅让世界了解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和看到脱贫的可能,更提供了解决贫困问题的勇气和经验。”2018年12月,第七十三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消除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把“精准扶贫”等理念明确写入其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贫穷不是命中注定,贫困并非不可战胜。中国的脱贫历程表明,只要有坚定意志和决心、符合国情的理念和方法并付诸实际行动,就能够向着摆脱贫困的目标不断迈进。中国已加入“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愿意继续开展、支持减贫国际合作,携手各方共同建设没有贫困、普遍繁荣的世界。

坚持胸怀天下,支持全球发展事业(和音)

在柬埔寨,中柬友好扶贫示范村项目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在马达加斯加,经过中国农业专家手把手指导,农户蒂娜种植的杂交水稻产量大幅增加;在斐济,中国菌草技术不仅培育出高品质的食药用菌,还作为优质饲料带动畜牧业发展;在圭亚那,中企捐赠的太阳能路灯点亮莫莱科柏村的夜空,让人们出行有了更多安全感……一个个合作故事,彰显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积极推动者和持续贡献者。

“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是发展中国家可靠的长期合作伙伴,也是支持全球发展事业的行动派和实干家。”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关于“抗击饥饿与贫困”议题的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世界繁荣稳定不可能建立在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基础之上,各国应该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并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充分表明中国始终坚持胸怀天下,致力于与各方携手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民众摆脱贫困。

中国积极推进减贫经验分享,支持发展中国家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减贫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发起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举办中非减贫与发展会议、“摆脱贫困与政党的责任”国际理论研讨会等一系列研讨交流活动,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减贫经验,并为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40多万各类发展人才,提高了相关国家在扶贫减贫领域的能力建设水平。斐济总理兰布卡今年8月考察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麻栗坡县两个村的扶贫工作,参观福建省宁德市“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馆并同宁德党校就脱贫经验进行座谈交流,记下了很多笔记。他表示:“亲眼见证了中国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在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的伟大奇迹和巨大成就,深感敬佩。”

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主席2019年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年多来,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为国际减贫事业注入强大动能。

减贫是全球发展倡议的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将有力促进减贫。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强调坚持发展优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普惠包容等,目的是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实现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球发展倡议提出3年来,已经动员近200亿美元发展资金,开展了1100多个项目。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全球发展倡议,80多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凝聚起以发展促进减贫的国际合力。

解决贫困问题,中国始终强调攥紧发展的“金钥匙”。在今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方愿同非方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减贫、就业等领域合作,提升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推动现代化惠及全体人民。中方宣布未来3年同非洲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许多举措都有助于非洲国家减贫。中国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宣布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将为上述国家带来减贫实效。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表示,中国不仅成功使数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而且为促进世界和平、特别是帮助亚非拉等地的发展中国家人民共享发展、提高福祉作出重大贡献,给世界带来希望,注入力量。

建设一个共同发展的公正世界,让贫困成为过去,让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将继续同各国携手推进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努力通过共同发展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