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协潘光伟:发挥行业六大优势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罗知之)在今日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扶贫主力军,突出行业优势、创新产品服务、加大投入力度,为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做出了贡献。
潘光伟说,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同时也是我国首份普惠金融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扶贫主力军,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首先是监管政策有效引领,为银行业开展扶贫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扶贫政策。银保监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扶贫工作从机构设立、产品研发、考核评价、资金运用等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明确普惠型涉农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的增速、增量考核要求,提高扶贫贷款不良率容忍度,落实尽职免责要求。积极引导银行业机构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向未摘帽贫困县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考核激励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优化服务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金融供给机制。
二是发挥各类型金融机构优势,推动“输血”扶贫转为“造血”扶贫。金融扶贫契合“开发式”扶贫的靶向,坚持“小额分散”和商业可持续性的原则,重视培育贫困户“造血”的致富能力,是融资和融智相结合,能够促进贫困地区群众使用现代金融工具,增强信用意识,建设良好信用环境,改善贫困地区的金融生态,有利于拔掉穷根,增强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三是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显著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通过探索“两权”抵押贷款模式,缓解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信用不足的融资难题,以金融手段盘活乡村中的“沉睡”资产。通过“双基联动”、“拎包银行”、“夜市银行”、“水上银行”、“流动服务车”等金融服务模式,打通了边远地区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步路”问题,让老少边穷地区及弱势群体均等享受优质银行服务。因地制宜创新开发了多元化、特色化小额分散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平台。
四是金融科技赋能,助力精准扶贫提质增效。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农户的精准“画像”,对各种扶贫需求的精准识别,灵活高效地配置扶贫资金资源。如工商银行建设了专门用于扶贫资金管理的区块链平台,实现扶贫资金从审批到拨付的全流程“透明使用”、“精准投放”和“高效管理”。建设银行持续深化科技赋能,以数字化技术推动乡村治理转型,创新开展“云生产”劳务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通过劳动增收致富,打造“造血式”扶贫典型。
五是用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为金融支持脱贫攻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银行业金融机构从战略定位、组织架构、体制机制、资源配置、模式创新等方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大、中型商业银行均已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普遍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以专门机构、专门人员、专项资金、专门审批和专门考核体系,构建条线化管理和专业化经营机制,实现贫困地区政策性金融服务全覆盖。
六是行业协会勇于担当,凝心聚力助力脱贫攻坚。中银协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引领会员单位协同发力,凝心聚力助力脱贫攻坚,组织外资银行开展“公益地方行”,倡议会员单位对定点扶贫县开展捐赠帮扶。同时,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帮助扶贫旗县干部开拓视野,助力扶贫与扶智相结合,通过典型引领等形式,挖掘出行业100个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讲好银行业的“扶贫故事”,全面展示银行业金融扶贫风采,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