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能源大动脉”挺进大凉山

大凉山,川滇交界,由于其复杂险峻的地势,交通不便,成为四川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建设白鹤滩水电站,有助于将川滇水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两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自西南华东能源大动脉――±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逐步由构想成为蓝图,并将最终变为现实

10月中旬以来,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华北院(以下简称“华北院”)的电网铁军勘测尖兵斗志昂扬,党员冲锋在前,年轻人主动请缨,华北院现场终勘队员们在群山逶迤的天地之间、在海拔3100米的大凉山上,开始了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接地极线路工程的终勘定位工作

接地极线路工程起于布拖±800千伏换流站,止于昭觉县宜牧地极址,线路全长为64公里,途径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布拖、昭觉两县,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林翠竹危崖兀立

提到现场情况,华北院勘测工程事业部设计师张杰说,“最大的困难是现场不良地质区域太多,有陡坎、冲沟滑坡塌方等各种不宜立塔的情况。有时候因为路径受限,还不能随意调整塔位。只能现场多走多看,一处塔基至少要走个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范围,仔细观察周边情况,来整体分析方案可行性。”

选塔位时,送电电气专业人员统筹考虑经济指标和外部受控因素及各专业要求,确保方案的可行性;送电结构与勘测地质专业人员紧密配合,对现场陡坎、深沟等各种不利隐患,开展风险评估和方案讨论;测量人员采用GPS和全站仪等测量设备以满足山区密林的测量要求,重点核实线路通道内的危险点位及档内的跨越物。沿线多处塔位经过反复优化,多方案比选后才最终确定。

现场定位组在荒草遍布、灌木丛生,仅容一人弯腰前进的小路上辗转腾挪,在雨雾缭绕、蜿蜒崎岖的山脊上艰难前行,攀爬时只能凭着呼叫的回声循着同伴足迹。唯一的省道经常受塌方的影响断路抢修,队员们为抓紧时间不得不放弃乘车,选择步行绕道而行。现场的每位华北院人都迎难而上,披荆斩棘,饿了吃一口干冷的午饭垫垫肚子,渴了喝一瓶水补充流失的汗水,勇敢地跨过脚下一道又一道的坎,艰难地爬过一座又一座的山。

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项目周密部署安全、质量、进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终勘工作能够按时按量顺利完成。工程制定了终勘定位现场应急预案,以应对各种突发状况严格执行项目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包含技术人员劳务人员、驾驶员等。每晚还要对有疑问的塔位共同讨论解决,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每次队员们外出归来身心俱疲、饥肠辘辘。饭后稍事休息,队员们就马上整理当天的内业,专业间相互提资、沟通存在的问题,配合提出最优解决方案策划梳理第二天的工作流程和小组安排,经常工作到第二天的钟声来临。

“作为重点工程的白鹤滩特高压项目,从项目组织、质量管理、保障措施等各方面都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在保证进度的同时,我们注重加强策划组织和内外部沟通交流,各专业协同作业,一如既往地高质量完成特高压项目。”华北院电网工程事业部项目经理周彦军说。

铁塔耸立,银线飞架。这条自西南向华东的能源大动脉――±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逐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助力彝族兄弟生活奔向小康。(记者 马爱平 通讯员 马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