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信贷再信用普惠金融服务站显效
“以前没贷过款,也不知道怎么贷款。”河南省兰考县堌阳镇范场村村民朱卫芳不好意思地笑着摸摸头。
堌阳镇有着“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的美誉,朱卫芳就在这里进行为古琴激光刻字的工作。近年来,通过普惠金融贷款的帮助,她完成了从人工刻字到机器刻字的转变。事实上,在我国很多偏远农村、贫困地区,像她一样的人还有很多,既想发展自己的业务,又不知该如何筹措资金。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发现,普惠金融服务站在扶贫帮困上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破解了金融机构线下金融服务不足的难题,帮助村民脱贫摘帽迈向幸福之路。与此同时,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站协管员的定期走访,也筑牢了防控区域金融风险的“防火墙”,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兰考县仪封乡毛古村村民姚中义现在年收入已经可以达到7-15万元。
姚中义以前在家养了十几只羊,收入仅够家里4口人的基本生活。此前,他也想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多挣点钱,但是本钱不够一直也没有实现。
“2017年春节,听村里协管员说在村里党群服务中心有普惠金融的宣传,就想过去看看,了解到普惠授信贷款有无抵押无担保,利率低下款快的优点,立即产生了想贷款扩大养羊规模的想法,后来顺利拿到10万元产业发展信用贷。”姚中义说,通过这笔贷款,他很快扩张了自己养羊场的规模,现在有650只羊,年收入7-15万元。
朱卫芳则是通过普惠金融服务站了解到了普惠金融贷款。“我在普惠金融服务站提交了申请,大概过了两三天,兰考农商行就主动来了解家里的情况,之后给了我七万元的信贷额度,五天左右就放了款。生活水平相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建设以来,兰考县金融指标增速明显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各项存、贷款余额持续快速增长,201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达76.2%,比试验区建设前提高了17.4个百分点;农户获贷率达40.17%,是试验区批复时的6.6倍,提高了34.09个百分点。
主办行协管员协同发力
在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中发现,长期以来,在偏远地区和留守农村中,多数是中老年人,他们主要通过惠农支付点和银行基层网点进行账户余额查询、领取补贴等业务。但这些基层银行网点建设成本高、覆盖率低,村级惠农支付点局限于小额取现、转账等支付业务,功能较为单一。
对于这些问题,兰考试验区创新将普惠金融与基层党建结合,将普惠金融服务站建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内嵌于县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打造“基层党建+就业扶贫+普惠金融”三位一体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徐诺金介绍,每个服务站明确一家主办银行,由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社保协管员具体运营,提供“4+X”服务:一是基础金融服务;二是信用信息采集更新,协助开展农户社会信用信息采集、核实、更新等工作;三是贷款推荐和贷后协助管理;四是金融消费权益保护。“X”是各银行、保险机构提供的特色金融服务。
就主办银行来看,徐诺金表示,“哪家银行负责这一服务站,它就要负责金融服务的提供和管理。该服务站不能变成主办银行的独家,其他银行的金融服务也要提供。主办银行在管理服务站时要指定协管员,定时巡查看是否有变相的非法集资或高利贷等,了解一段时间内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协管员选拔上,代庄村村支书代玉建表示,“协管员必须要求是本村人,对当地人很熟悉,看需要贷款的村民是否有真实的项目和有没有不良嗜好等。与此同时,协管员的工资和存贷款业务量有挂钩,业务好会有奖励,差的会有调整。”
截至2019年8月末,兰考县已在党群服务中心建成“4+X”功能的村级服务站454个,基本实现“村村全覆盖”。累计办理现金业务近123.6万笔、4.88亿元,推荐贷款2.6万笔,协助银行入户调查5.9万笔。
先信贷再信用 创新普惠授信模式
针对大多数农民以往从未与银行打过交道的现实,兰考县变革传统小额信贷模式,“先信贷、再信用”。
兰考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明俊介绍,只要农民有生产需求且符合“两无一有”(无违法犯罪记录和不良嗜好、无不良信用记录、有产业发展意愿)即可获得“额度3-8万元”“年利率不高于6.75%”“一次授信、三年有效、随借随还、周转使用”的普惠授信贷款。
普惠授信有效解决了农民创业小额资金难题。一些农民朋友说:“现在贷款扶持创业这样方便,以后不用出去打工了,在家好好干一样能挣钱,还能照顾家,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普惠授信工作也得到了金融机构的高度认同,兰考农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过去贷款的集中度太高,风险大,普惠授信给我们分散风险、占领市场提供了一个全新思路,与未来要实现80%的客户都是农民朋友的目标高度契合”。
此外,李明俊强调,对失信人有很多严厉的措施。比如,政府将向违约借款人全额追回先前支付的保证保险费及担保费;在乡(镇)政府、村内醒目位置张榜公布其违约情况;将其拉入信贷黑名单,评定为老赖户,5年内银行不再向其提供授信;5年内不再享受县、乡(镇)各类补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