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李培根:中国智能制造总体非常好,很多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具备国际水平

2023年11月6日,本站联合上海青浦区政府共同举办的“数据共生智能未来-2023全球数字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进博会主会场)正式拉开序幕。大会汇集了中外科学家、企业家、学者等潮头先锋,共同探讨数字产业的未来趋势,捕捉中国经济新动能,致力回答有关数字经济痛点与难点,一同探讨数字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本次大会广邀数字产业的专家泰斗集聚一堂,在《巅峰论智:数字中国机遇和挑战》圆桌论坛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李培根,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舒印彪,以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在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的主持中,共话数字中国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

如何理解中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家李培根表示,自从《中国制造2025》强调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后,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非常好,众多企业数字化转型或者智能制造已经具备国际水平。未来,数字技术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实体产业完完全全离不开数字技术。 就当下智慧能源发展状况,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舒印彪表示,随着碳中和深入人心,中国现在能源转型势不可挡且成效显著。舒院士指出,当下中国我们的电气化率已经达到了27%,清洁能源的使用有助于能源转型。下一步中国要实现“双碳”目标,要根本的出路在于能源转型,并逐步实行“70、80、90”的转型目标:即终端电气化率到2060年时要达到70%,在终端能源消费当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今后是要90%以下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来发电实现目标。

谈及数字经济到底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影响话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管清友表示,数字化对对整个经济,无论是行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改造作用,中国当下数字化经济发展相较世界各大发达经济体,在技术、市场上拥有更多的优势与底气。不过,我们需要重视数字经济巨大的分化效应,当下有数字鸿沟的问题,甚至说数字鸿沟、数字贫困的现象比五年前、十年前更加严重,带来的不仅仅是贫富差距、技术应有差距比我们想象更大。

就中国数字经济发展阶段与趋势预测,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吕本富表示,随着中国数字经济步入到最重要的算力、算法和数据比拼阶段,当下以及未来,数字经济的竞争将围绕AI展开,而智能产业高达10万亿产值的市场,将蕴含巨大机会与想象。

以下为《巅峰论智》圆桌论坛对谈节录:

吕本富(主持人):今天主要“以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为核心,我想咱们先说一个宏观问题。先从管清友开始,因为你是做宏观的,我们先从你这里开始。数字经济到底对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影响?

管清友:这个问题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看。第一,数字化对经济原来存量带动作用是极大的,而且很难量化。现在中国经济总量120万亿,每一个事情都跟数字经济相关,但是我们知道逻辑说,从存量来看,对整个经济,无论是行业、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改造。我用一个中性词“改造”,有些是极大的提升效率,有些是对社会群体极大的冲击,这是对经济存量一个巨大的改造。

第二,虽然我们在很多细分技术领域跟一些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差距,但总体而言感觉到这些年越来越多行业已经处在第一梯队。可能有些领域还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我们现在处于大国关系剧烈调整变动、国家之间、产业竞争愈演愈烈情况之下,我们也分析过和当年苏联、日本的比较,我简要说一下自己初步观察结论:和苏联相比,我们市场力量更加强大;与日本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第一梯队产业技术更多,使得在国家竞争更多,还更有底气。

第三,除了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关注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作用,确实不要忘记数字经济依然有一个巨大的分化效应,对很多社会群体影响是很大的。有数字鸿沟的问题,甚至说数字鸿沟、数字贫困的现象比五年前、十年前更加严重,带来的不仅仅是贫富差距、技术应有差距比我们想象更大。

吕本富(主持人):李院士,因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产业数字化恐怕是一个最重要的主旋律了,数字产业化还没有产业数字化规模大,你是做智能制造的,在中国制造业立国的,在传统制造业和智能制造有多大的差别,或者根本区别在哪里,智能制造在中国现况如何?

李培根:总的来讲,智能制造在中国这么多年,自从《中国制造2025》强调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应该来讲,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非常好,在国际比较而言,很多企业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或者智能制造做得并不差,而且相当是有国际水平的,包括达沃斯论坛的“灯塔”工厂,我们好些企业都做过了。

现在,制造业把数字技术、智能技术用到制造业,这一点是未来更不用说了。我希望大家能明白,几年前大众的CEO讲,大众将是一个软件驱动的企业,你明明是汽车企业怎么就是软件驱动的企业呢?马斯克去年在股东大会上讲,他说特斯拉不仅仅是一个,而且是什么,它还一个软件体。所以,我从这两个案例都是与汽车相关的,其他的也是一样,这就说明数字技术的重要性,以后实体产业完完全全离不开数字技术。

吕本富(主持人):舒院士,您是国企四合一的掌门人,原来您在电网做输配电,这方面成就很高,后来又到华能集团,把华能集团新型能源做的很快。想请问,现在智慧能源发展怎么样?电力或者电网这些数据能不能对其他行业赋能呢?

舒印彪:我在电力行业工作今年是41年了,1982年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电力系统,在发电集团干了4年,国家电网是世界500强第二,有时候是第三,华能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发电企业,在这里服务了一些年。

关于能源领域今天是数字化,能源领域现在讲全世界和中国达成一个共识,或者深入人心的重大战略性课题就是“碳中和”“碳达峰”,我们中国提出了“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主要气候变暖,一百多年来建立了化石能源基础上。化石能源它的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能源领域产生的二氧化碳占整个二氧化碳的排放88%,将近90%,要实现碳中和必须能源进行转型,这是一个很直接的逻辑。

能源领域实现“碳中和”有什么条件呢?

首先,在电力系统。过去是烧煤,西方是烧气,我们的煤电现在装机容量下降到50%以下,新能源电量已经达到36.2%,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50%,这是在世界上很了不起的事情。

我们的电气化率已经达到了27%,这个数超过OECD国家4个百分点,我们在终端能源都开始用电,如果电产生于清洁能源有助于能源转型。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提出来要实现“双碳”目标,要根本的出路在于能源转型,能源转型怎么转,转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工程院做了一个课题,我牵头来做电力系统的课题,实行一个“70、80、90”的转型目标。

1、“70(70%)”。终端电气化率到2060年时要达到70%,氢能占10%,这就是80%,还有20%是化石能源。化石能源20%排放一下二氧化碳,靠一些去碳、CCUS、碳汇技术能够实现综合,这是进行清洁能源转型。

2、“80”。在终端能源消费当中,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80%,现在化石能源占80%多,所以就是“80比20”,今后要变成“20比80”。

3、“90”。现在我们的电量50%来自于化石能源,今后是要90%以下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或者清洁能源来发电实现目标。在这么一个目标情况下,要求我们电力过去不一样了,传统以化石能源为主,今后以新能源为主,我们要广泛互联,要多能互补、智能互动,构成一个新的能源体系,这是我们互动跟数字化相关的。

今后我们的新型电力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走过的自动化、信息化融合,今后就是数字化要和新型电力系统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当然了,我们这么多年中国电力工业走了很多,从中国装备,到运营,到电网构建,我们说中国电网是世界最安全的电网,是一个资源优化配置“西电东送”最大的电网,这个可靠性与大家息息相关,很少在中国确定。

电力,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电力的一些指数,过去大家说用电量多少是看经济发展多少,有一个灯光指数,所以有一个电力台型系数。所以,根据电力增长可以判断经济增长大概是0.8%到1%之间,世界各国都是这样分类。

吕本富(主持人):现在不管是大企业,国电、华能,一个是发电的老大,一个是电网的老大,还有中小企业都在向数字化转型,转型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可能和国际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不知道各位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舒印彪:刚才李院士讲到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政府的作用,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应该做的更好的。

第二,像大企业、行业,关系到行业,在行业内举轻若重或者是领先的企业应该在数字化转型当中起到一个非常好的引领作用,要形成一个生态,使所有参加行业内的这些企业应该在统一的一个平台下,把自己的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

国资委当然也很重要,从我刚才讲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什么我们现在多要提出数字化转型,数字电力系统,大家现在看看网上很多的。我们能源转型最主要发电结构发生变化了,大量的风机、光伏,风机光伏达到我们这个得有多少呢?得发展到60亿以上的装机容量。大家没有这个概念,我们一共现在有27亿kW的装机,气候要大力的发展风电和光伏。风电光伏带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发电的间歇性和不确定性,这就产生了非常要命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发电的不确定性、间歇性、随机性和高可靠性实时平衡的复合需求,这个矛盾怎么解决?

过去我们是火电、水电高度可控,高度可预测的,用户用多少电,我根据电网可以控制他,来跟踪你的负荷,来保证你实时平衡。今后新能源占主导了,不可控也不可预测,怎么实现之间的平衡?需要互动,也需要数字化,就是你的装备需要数字化,各个装备之间要能够对话,要能够智能响应。

比如说今后1.5亿辆汽车,这个汽车可以用电,系统出现困难的时候,风电没有的时候电动汽车可以向系统充电。我们还有5亿台空调,这5亿台空调大家现在都不会动,不知道电网是什么状况,今后通过数字化就都知道了。空调差个一两度没事,但是你要给停了电大家就受不了了,所以这些通过数字化智能用电就都可以得到解决了,这些场景:电动汽车也好,空调也好,还有2亿只电表,叫你能够感受到电网的变化。

所以这些只有数字化才能智能化,过去我们是单向的控制,单向的满足,今后主动也要为电网共同来做这件事。在这个过程当中,过去我们构建一个新型电力系统几百家电厂,几千台发电机,而且都是专业化的大工业制造,现在我们有几千家储能,也有几百家风电,也有几十家光伏,还有电动汽车就更多了。这些要能够对上话,要能够互相听得懂,就需要每个设备,每个参与到电力系统来,跟过去不一样,要数字化、智能化才能共同实现这一目标。

管清友:我先就能源数字化稍微说两句,因为我是搞能源出身的,我在电网工作过,在海油工作过。

这一轮我们可以讲能源数字化,也可以讲能源转型,如果说总结一个特征的话,其实就是在一定气候变化大的背景之下,实现能源从所谓资源属性到技术属性的转变。尽管这个转变现在还在进行中,到最后我们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了从技术到运行,到我们说数字化的过程,把原来能源作为资源属性大大减弱了,而强化它的技术属性,这个可能是未来我自己理解能源转型当中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二是关于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说实话是比较难的,有成本问题、认识问题,有平台问题。我觉得可能有几种情况。

第一种,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中小企业实际上要踏上数字化的快车道。刚才讲很多数字化企业,其实你做的产业形态,我们讲它只是数字化的一个载体,但未来真正能够跑出来的,踏上数字化的企业都一定是个数字化企业。

就像优衣库的老板柳井正讲的,他说“我不是一个服装企业,我是一个科技企业。”他一定是一个数字企业,他一定是全球化的,他的管理、他的运行一定是数字化的,我想会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企业会利用这样的机会跨上去,我们叫升维。

实际上过去这些年我们说无论是自动化还是信息化,到现在我们讲数字化,一定有一批企业跨上去,当然也有很多企业被甩掉了。

第二,政府、第三方机构,包括我们现在在做技术或者做服务的这些企业,实际上是可以探索如何在数字化发展过程当中尽可能地普惠中小企业,尤其我觉得地方政府和我们第三方机构,无论是认知,还是成本,甚至我们说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他是无法跨上,只能作为一个应用,或者说它应用某些工具。大家都用网盘,都用云工具,那他只是个用户。

中小企业真正实现数字化,我想一定是个世界难题,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我非常同意刚才几位讲的,我们政府反而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就像我们过去鼓励大家SaaS软件,或者是我们鼓励大家用新的这种财务软件等等,其实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

所以我在想,我们数字化无论是园区建设,还是数字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我们当然要有标杆企业、龙头企业,要有做技术的、做服务的、做平台的。另一方面,我们在发展过程当中也能让越来越多中小企业享受到数字化发展的红利,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吕本富(主持人):清友这个话其实我们觉得有两个很有启发的东西:

一是我们要发展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只有数字化武装以后的实体经济才是高质量发展的,我觉得可以有一个结论。你要不是数字化武装的实体经济可能就不是高质量发展。

二是中小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确实需要借助外力,比如说政府,还比如说舒总你这样大的国企,链主企业是不是也能帮中小企业做赋能?几类,还有一些平台企业,比如说有一些软件类的企业可以有些特殊的政策等等。所以看来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怎么破解它?不知道咱们青浦区有没有破解的办法?如果有破解的办法可能是一个经验。

最后一轮问题,三位对上海或者是青浦发展数字经济不知道有什么建议?

舒印彪:我对上海也是比较熟的,多次来,上海是科技创新的高地,也是人才的高地。从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特别是积累了很好的基础,大量的人才,青浦也(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我想要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在上海或者长三角,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当中肯定要当好排头兵、打头阵,要发挥好上海的这些有利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对外开放的优势。比如说在数字化里面,因为我得说说我的老本行,就是在国际标准上我跟陈杰副市长也讲,我说上海应该是国际标准的对接,国际标准一个重要的基地,在数字化当中跟过去传统的工业不一样了,标准先行,甚至标准和数字化共行,这个话非常重要。

我们在国际标准(方面),中国企业的标准化意识,跟老牌的西方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现在我们已经是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迈进了,上海要当领头的,我想在这方面要加强一些工作。

管清友:我有几个不成熟的建议:

第一,围绕数字经济,但可能要更加具像化,因为数字经济太大了。青浦和奉贤怎么区别,和杨浦怎么区别,和苏州怎么区别,我们到底抓哪一块,我不知道,也许你们想清楚了,我确实了解比较少。、在整个长三角高端制造业最密集的区域,如何找到自己的差异化?这是作为上海市青浦区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说,相对于商务城区,我们的商务成本肯定比他们低,我们的生活更惬意、地广人稀、环境非常优美。但是我们怎么和苏锡常有什么差异?我刚从苏州回来,他们也在反思这一轮在新能源行业、在集成电路行业为什么感觉落后了?我们在数字经济大的领域可能要找到一两条具像化和差异化。但总体而言,我非常同意舒总讲的,上海既然是科研院所的一个高地,青浦可以充分利用,我相信会有巨大的外溢效应,特别是我们又在上海辖区,相对商务成本又不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优势。

第二,从目前看,抓住数字经济领域,这确实是一个升维,各地都在搞。我相信五年之内,各地数字经济会又卷又过剩,这个东西要看到,因为我们基本上搞一个行业就会迅速内卷、迅速过剩,卷完国际卷国内又卷全球,要意识到这个趋势。我不是说不参与“卷”,而是要去卷别人,不是被别人“卷”。

第三,这个领域依然有产业领域、产业生态,要害一定是打造产业生态,特别是研发和标准。我觉得放在哪里,什么时候说都是对的,所以衷心祝愿青浦在这一轮发展中换道超车,未来5到10年能够超越主城区。谢谢!

吕本富(主持人):一个地区发展可以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且要防“卷”。发展数字经济我本人也是研究数字经济的,研究数字经济把数字经济分为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连接,那个时候在第一阶段主要是搜索引擎、门户网站、PC电子商务为主,大约为中国经济贡献了5万亿左右;

第二阶段是平台经济,它的焦点是抖音、快手、米哈游,大约也将近贡献了10万亿。平台经济的焦点是什么呢?精准匹配,比如说滴滴精准匹配了司机和乘车人,现在明显已经到了第三阶段的智能阶段。

第三阶段最重要的是算力、算法和数据,算力、算法和数据的核心是谁有大模型支持的参数,应该说参数要10亿以上才称为大模型。这个时候模型的稳定性能直接是不是把算力变成智能成为竞争的焦点呢?所以,网络阶段竞争的是网站、搜索引擎,到消费互联网阶段竞争的是APP,到了第三阶段(智能阶段)竞争是AI与Agent,比如说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一个“智能代理”,所以怎么发展智能产业,如果青浦有这个条件可以琢磨一下,智能产业应该也是10万亿的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