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大奖”卓越奖⑥】修旧如旧、固本开新——沈阳东北设计院项目保护文物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意识的居所,是栖居的诗学。中建集团深入实施“一六六”战略路径,塑强设计领先优势。为繁荣建筑创作、增进技术交流,提升行业品牌影响力,“中国建筑大奖”已评选出20项卓越项目奖(设计类)获奖作品。本期展示获奖作品——沈阳东北设计院项目保护文物建筑修缮改造总承包工程(以下简称中建东北院办公楼)。
△修缮后中建东北院办公楼正立面夜景
因势利导,固本开新
△沈阳方型广场前中建东北院办公楼(1990年)
中建东北院老办公楼设计建成于1954年,是彼时“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思潮影响下的典型代表建筑。老办公楼以“汉阙”为设计灵感,将传统中式建筑元素简化重构,加以创作,尽显朴实与端庄。2009年,老办公楼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大奖”,而后又相继入选沈阳市二类历史建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然而历经60余年使用,办公楼逐渐出现结构震动、砂浆脱落、墙体局部开裂等现象。为更好地保护这座历史建筑,2017年,老办公楼保护修缮工作正式展开。
△修缮后办公楼主入口
△建筑一层门厅
△修缮后外立面局部、主楼梯
设计团队本着“敬畏历史、最小干预”“节能环保、绿色生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优质建造”的设计理念,对老办公楼开展修缮工作,以确保办公楼历史风貌存续与实用性的兼顾。
修旧如旧,传承创新
项目策划将老办公楼作为未来总部行政管理办公使用,与原使用功能性质一致。建筑本身的修缮与改造设计,忠实延续老楼原有建筑风格。如水刷石墙面的修复采取了更为精细的注胶修复、手工剔补、加固等方式,仅在空鼓面积较大处按原材质配比重新修补,从而避免大规模重做导致的“真实性”缺失。
在内部空间设计方面,拆除以往因不同时期需求添加的隔墙与装饰,增设电梯、无障碍卫生间等服务设施,以适应当代使用需求。建造工艺方面则基于“可识别性”原则,采用现代技术和材料,使之与历史原物既能和谐统一又能有清晰的区分。
办公楼五层原为多功能厅,曾用于举办公司年会、讲座等活动,仅设有一部楼梯,无法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由于无法增设电梯,设计团队在不改变历史空间大小的前提下对该空间进行重新规划。严格限制使用人数,不设置固定设施和家具,设计该空间用于举办小型学术沙龙、作品展览等活动,通过对使用者的行为转变,达成保护法规与设计规范的冲突和解。
△建筑五层空间
办公楼的修缮工作还需考虑到对大楼结构的加固,针对结构加固方面的技术重难点问题,设计团队积极开展自主研发工作,3项技术获国家专利、1项技术规程被纳入辽宁省地方标准。
节能改造方面,设计采用内保温“夹心墙”,以避免破坏建筑风貌,并将外窗改为断桥三玻铝包木高效节能窗。经模拟计算,办公楼修缮后,年供暖能耗约为30.42kwh/㎡,包括照明、制冷等能耗,共计折合一次能源消耗29.35kgce/(㎡·a),远低于目前我国公建平均能耗强度。
△建筑四层楼梯厅
△四层楼梯厅休息处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中建东北院老办公楼的修缮未似古代遗迹那般作出近乎苛刻的“古董式”复原,而是着眼当下需要,融入更多的灵活思考,对于保护与更新内容权衡取舍、固本开新。通过本项目成功修缮,设计团队进一步理解并严守建筑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法规,采取恰当科学的技术措施,达成保护与利用的辩证统一。
△修缮后中建东北院办公楼正立面
△修缮后中建东北院办公楼正立面
(党建工作部,科技与设计管理部,中建东北院供稿)
(中国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