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建筑系设计视障者友善美术馆 获美国建筑大师奖

台科建筑学生唐经崴(右)、应届毕业生马朗文(左)的作品「聆光者」,获得2020美国建筑大师室内设计全场大奖。(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

记者崔至云台北报导

台科大建筑系学生将声音与建筑环境结合,在建筑上方设计仿生人类喉咙结构,当空间日照产生热对流,风流动经过该结构时,会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帮助视障者依据不同声音区分展览空间,透过声音引导漫游美术馆中,可以自由触摸立体画雕塑感受艺术,作品获得2020美国建筑大师奖室内设计类全场大奖「New Discovery of the Year」肯定。

台科大指出,「美国建筑大师奖」(Architecture MasterPrize)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奖项之一,竞赛分为建筑设计类、室内设计类、景观建筑设计类,每年吸引世界各地顶尖建筑师与学生投稿参赛,今年台科大共有18件作品获奖,由建筑系陈彦廷副教授指导,分别获得1件室内设计类全场大奖New Discovery of the Year、10件Best of Best与7件Winner。

台科大校长廖庆荣表示,今年已是台科大连续第三年在美国建筑大师奖中夺得「New Discovery of the Year」,能够从全世界超过上千件的优秀作品中脱颖而出拿下大奖,台科大学生的作品除了富创新创意,同时也兼具实务应用可行性,学生在创作时往往会被要求建模模拟实际情形,并且不断调整和修改设计,达到兼顾创意与实用性的作品。

▲台科大建筑系团队针对法国罗浮宫户外广场提出展览空间设计运用声音及触觉带领视障者自由体验美术馆。(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获得室内设计类全场大奖的作品「聆光者(Hear the Light)」,是由台科大建筑系学生唐经崴、应届毕业生马朗文共同设计,针对法国罗浮宫户外广场提出展览空间设计,运用声音及触觉带领视障者自由体验美术馆,透过在展场建筑顶层装设仿生人类喉咙结构,当建筑内因日照产生热对流,风通过顶层装置时,会依不同温度热能产生五种不同频率的声音,以声音区分空间,帮助视障者判断所在展区位置。设计者马朗文表示,目前美术馆大多还是以视觉呈现为主,视障者想要在馆场内移动,甚至欣赏艺术品是很困难的,因此团队希望可以打造一座友善视障人士的美术馆,提出利用声音来区隔室内空间的方法,取代传统墙壁导盲砖,提高移动的自由度,并且在展场内铺设沙地沙子触感也有助于视障者分辨自己是否还行经在展场里,搭配展出可触摸的立体画和雕塑作品,让所有人都能感受艺术。

▲台科大建筑系学生作品「聆光者」,将声音和建筑物理环境结合,透过声音引导漫游在美术馆中。(图/台湾科技大学提供)设计者唐经崴表示,建筑物运用热对流来促进通风是很普遍的做法,但是如何将声音和建筑物理环境结合,并且应用在展场空间,对他们来说是一大挑战,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电脑模拟与创意发想,投入大量时间研究喉咙发声原理,才终于完成具有仿生人类喉结构的自然光和环境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