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学建筑设计 用创意打造40座国际建筑大师作品

中原大学「建筑设计」期末作业,如同的天堂路大考验。(图/中原大学提供)

记者杨淑媛/桃园报导

利用暑期假日,造访中原大学校园,可看到一座座灵感来自国际建筑大师的微型建筑作品,置放于校区内,醒目而独特。中原大学4日指出,这是建筑系一年级学生建筑设计课程期末作业,学生们首次在校园打造40座1:1微型建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建筑美学,并贴近日常生活的样貌

由建筑系谢统胜蒋雅君等9位教师所共同带领的一年级「建筑设计」课程,期末作业「Archi-Booth 7.0建筑资讯站」,以荣获普立兹克建筑奖的「40位国际级建筑大师作品」为题,让建筑系大一学生在有限的预算下,优先运用回收材料来建置,并实际完成设计图绘制、模型制作动手构筑专业训练

除了要透过临摹建筑大师作品并转化成自我的设计风格,从材料搜集、预算控制、机具操作、工法技能等,都充分考验着学生的创意、体能与耐力。又以「草原风格有机建筑」作品闻名于世的美国建筑大师Frank Lloyd Wright,设计概念上强调与自然融合

中原建筑系一年级张诗岳张祥恩分析转化建筑大师的作品风格后,利用大草坪钟塔等中原特色场域,打造型式机能兼具的空间,结合了休憩与环境教育的功能。杨曜岭刘珈均的「谢天」,同样富有台湾在地建筑特色,作品临摹埃及建筑大师Hassan Fathy的设计概念,采用传统建材土砖木头竹子水泥砖等,营造一个悠闲舒适的停留空间。

▲杨曜岭、刘珈均「谢天」,耗时的土砖制作过程,获得建筑系老师一致认同最符合课程精神。

焦立爱余和谦的作品「交和Interconnect」,传达犹太裔美国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倾斜、锐利」造型视觉印象,上方挑高空间,可以远眺草坪景观,下方利用铁铝罐回收材制成隔帘,整体作品强调视、听觉的感官体验

从不熟悉电锯钉枪操作,到可以精准的切割、组装每一块木板。曾经因为材料而苦恼的王俊砚、赖奕竹,发挥奇想气泡棉为作品「Way of the future」营造另类的科技感。而陈健恩李妍蓁的「Nicholas Grimshaw 建筑站」选用大量宝特瓶呈现玻璃穿透性谢明勋官育慈的「跃」也用铁铝罐呈现建筑表面的曲线光泽感,两组学生还一同分享捡拾回来的宝特瓶,甚至自嘲像是「拾荒老人」。

▼中原大学建筑系一年级学生「建筑设计」课程期末作业「Archi-Booth_7.0建筑资讯站」,师生们用创意打造国际建筑大师作品。(图/中原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