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被印度超越?印度骄傲的“四大优势”,中国一个都比不了?
前言
印度还能比中国强?
提起印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脏乱以及落后,并认为印度和中国比,有着非常大的差距。
但印度却也会在几个方面,可能相较于中国的某些方面,有着一些的优势。
那么,印度的这些优势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而真实的印度发展,又是怎样的?
印度宝莱坞
发展中国家之中,最常被人们拉出来进行比较的,就是同样幅员辽阔,又都经历过殖民入侵的中国与印度,而新中国是1949年成立,印度则是在1947年就对外宣布独立了。
几十年前的印度,看着仿佛是起点略高,但随着经济制度与体制改革的不同,让中国与印度两个不属于同一种文明的两国,产生了大不相同的结果。
现代化方面被中国远远甩出去的印度,却有一个略显奇异的存在,那就是一定程度下,甚至可以击败美国好莱坞的,印度宝莱坞电影产业。
能够在商业电影,几乎都是唯好莱坞马首是瞻的背景之下,宝莱坞却另辟蹊径,用有点儿奇特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观,杀出了一条特殊的电影之路。
能够在世界电影产业中,被与好莱坞并列的宝莱坞电影,是印度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闪亮代表,总是出现歌舞元素的印度宝莱坞电影,可能也就是其“抵抗”西方文化的一种举动。
在将古典与现代,西方与印度文化相结合的模式,也可能就是其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十足印度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宝莱坞却也并非不为人所诟病。
虽然每年都能出产上千部的宝莱坞电影,但电影质量却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情况,就像是被人们认为俗套又幼稚的剧情等,也会让人们对千篇一律的,通过歌舞模式表演而产生厌倦。
除了一些出圈得到认可的励志影片外,多数也都还是存在挑战观众伦理道德,令投资者不喜、演员不懂又观众不买单的现状,对电影产业的改革那也是势在必行的了。
虽然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印度这是有意靠近向曾经,能够占据电影大半江山的好莱坞看齐,但其确实打开了市场,成为被世界知名的电影产业之一的,所谓“印度优势产业”。
而一度成为印度选举利器的宝莱坞电影,也是印度当局比较自豪的产业之一吧,但如果一味的将宝莱坞以往的成绩,作为“公关”的利器,那么逐渐也还是会不再符合观众口味的。
中国的电影业也在不断发展,但风格多样又极具导演个人特色,也是与印度电影非常不同的。
现在的中国电影,呈现出的向上发展趋势,也体现在各种中式美学的运用,十分具有古典美感的同时,也是有着很强烈的中国特色,起步稍稍晚了一些,但电影质量却也在不断提升。
仿制药产业
印度产业发展,总会在出其不意的方面崭露头角,就像是在印度十分知名的仿制药产业,那也是在全球知名的程度,甚至印度“神药”之说,也是一度在中国国内被传的神乎其神。
作为名副其实仿制药大国的印度,也是全球仿制药的最大输出国,甚至其仿制药的产品效果,还能与专利药不相上下,但价格却只有专利药的差不多十分之一。
而能够让印度仿制药得到发展的原因,也是离不开印度政府,度抑于仿制药的大力支持,让印度可以通过仿制药的生产与出口等,赚取收益机会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刚刚实现独立的印度,在早年的医药市场中,有80%以上的都在被跨国的药企掌控着,而高昂的药价与印度疲软的经济,那也是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其中一些用于治疗癌症的药品,那价格甚至可以高出印度人均收入的30倍之多,面对那样艰难的情况之下,印度在1970年时,就改动了专利法律的相关内容。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印度就开始规定对食品与药品,采取只授予工艺专利而不授予产品专利的方式,让药品专利在印度的保护被废除,印度仿制药的产业也就此初见端倪。
但其实仿制药的这个概念,也并非是印度所发明,最初并最早实施的其实是美国,为了维护和巩固美国的科技强国优势,也就对专利制度体系,采取了一系列的推动政策。
从中受益的美国患者,就成为了仿制药的最初受益者,很大程度的在利好了美国社会中下层人们的用药价格后,也是让印度看到了其中的好处,巧妙的利用规则成为了最大受益者。
印度的仿制药品,也就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就已经几乎有半数以上的都会被供予出口,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三大药品生产商,以及全球的药品出口大国。
然而这种产业在中国,却是不可行的,属于违法的一种行为,就像早年也曾有过癌症患者,在得知印度仿制药的效力与正品几乎无差,就铤而走险的为自己与病友从印度购买。
面对付不起的高昂药价,以及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普通家庭病人,低于正品药价的印度仿制药,也就成为了民众冒险的选择,但事情在被爆出后,倒卖仿制药片依旧还是被认定为犯罪。
虽然那位被电影《我不是药神》作为原型的人物,在倒手药品时,并未赚取病友的一分钱,但其行为也依旧要接受应有的惩罚,这种仿制药无论是生产还是买卖,在中国都是不可行的。
人口总数量
印度作为中国的邻居国家,却也是从始至终都不算友好的存在,明明其在起步之初,还是具有独立时间较早优势的,但经过其自己的发展,反而开始出现了,叫嚣要超越中国的口号。
中国发展什么印度也就要跟着发展,而中国在利用人口优势逐渐壮大的机遇,在被印度人们发现后,也开始了对人口方面的,“拼尽全力”于努力多年后,人口总数确实超越了中国。
作为目前的人口第一大国,同样的14亿多的人口,印度在人口方面的努力,也终于是有那么一点儿的成绩,但想要重走中国人口红利之路的印度,可能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谓人口红利,那即使伴随着劳动人口,在总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其所带来的经济成长效应也在不断地增长,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也就意味着未来发展机会的到来。
但随着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所出现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印度虽然新生儿数量还在增长,但老龄化问题也同样是不能逃脱的,总人口数量最多,但劳动力质量却也是有些堪忧的。
在劳动力的参与程度上面,印度要么是步入老年的劳动力,要么就是新生儿并不具备劳动力量,所以参与率低于中国的印度,其想要更好的发展经济,恐怕也是件困难的事儿。
本就参与劳动的印度女性人数就不多,加上印度女性在当地的社会地位,以及人身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难以维持,所以人口总数量具有优势,但真正有用的数量却不算优越了。
中国虽然在人口数量上,被印度实现了反超,但世界第二的人口大国,依旧坐得稳稳的,虽然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但青年人积极参与劳动的趋势,是要比印度人更加优秀。
自古就以劳动人民自居的中国人,未来人口会不会发生变化,这也是需要时间进行验证的,而印度要想在总数与人口质量都具有优势,那也是需要找到,更适合其的经济转型动力了。
印度的农业
印度农业发展也是具有较为悠久历史的,在印度的河流与平原的加持下,印度农业发展在国际上是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虽然看似对我国进口替代与竞争具有威胁,但短期内并不会实现。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印度也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农化产品出口大国,但在过去的几年中,印度却又呈现出了“爆炸性增长”的趋势。
在有关2017-2018年的出口额方面,印度约在26亿美元的程度,但到了2022-2023年时,就暴涨至了54亿美元的程度,其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108%,是印度的一次“逆袭故事”。
对于爆炸式增长的农化产品出口,也被莫迪政府视作是“印度制造”、“自立印度”等倡议,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靠着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大量的劳动力等,印度也在重视农业,并不断发展提高农业产能,靠着其农业市场潜力,吸引国际企业前去投资与发展。
而印度的农化产业发展,也与印度制药产业发展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作为资本密集型产业,虽然有着爆炸性增长的优势,但还是不太能撼动中国国际农化产业地位的。
但印度爆发式崛起,并持续走发展路线与备受重视的程度,也会在客观上与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竞争,而要想避免印度对我国农业发展实现超越,那也是需要做好准备再继续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