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研究院刘光毅:6G标准有望明年启动研制 应用场景超越传统通信范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实习生林润 北京报道7月3日,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移动研究院6G首席专家刘光毅在会议上表示,6G技术正逐渐接近技术标准制定、产业推进和应用培育的研究阶段,有望在2030年具备商用能力,届时将超越传统通信范畴,在无人机、家用机器人等领域形成广泛应用场景。

第一个6G标准或将于2029年发布

刘光毅介绍,自2018之后就已经开始了对愿景需求、潜在关键技术和概念系统设计的研究。2025年,6G技术开发将迈入技术标准制定、产业推进和应用培育的研究阶段。

“6G技术的标准研制有望于2025年6月份左右开始,第一个6G标准将期望于2029年下半年发布”,刘光毅预测,6G技术将在2030年左右具备商用能力。

相较于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的5G技术,6G技术将在哪些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刘光毅认为,6G技术将带来“感知-通信一体”“人工智能与通信一体”和“泛在连接”等新的应用场景,推动感知通信、大数据计算、数据安全等多重要素实现一体融合,让通信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移动信息业务的全流程。

据刘光毅介绍,除了在通信速率、时延和连接数等传统通信性能方面得到大幅提升之外,6G技术将实现多要素融合,通过通信、感知、计算、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拓展网络能力维度,实现一切皆可服务的服务范式转变。

同时, 6G网络将有望通过端到端的服务化设计实现网络功能和资源的按需编排和调度,提供按需的定制化和个性化服务,满足千行百业的差异化需求。同时,基于移动蜂窝、卫星通信、无人机通信、可见光通信等多种连接方式,6G技术将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无缝覆盖。

“未来6G将超越传统通信的范畴,为未来网络提供新的能力和维度”,刘光毅说。

应用落地驱动经济周期性增长

刘光毅表示,6G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未来产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颠覆性、融合性等特点,将全面构筑万物智联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支撑。未来有望在数字孪生、未来交通、家用机器人等领域得到落地应用。

“当前社会正加速走向虚拟化,映射物理世界的数字世界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物理世界的发展走向,应用于工厂生产、市场定价等过程中将有效提高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率,数字孪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6G技术将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支撑。”刘光毅说。

无人机、低空载具等低空经济产业在2024年成为产业发展热点,有望给交通、物流等领域带来巨大变革。

对此,刘光毅表示,6G技术具备支持无人机、飞行汽车等低空设备智能运行的能力,届时将推动形成立体交通体系,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此外,根据介绍,6G接入城市交通大脑,在智能交通载具之间形成智能互联,在实现智能驾驶的同时构建可信的安全交通环境,低空飞行器续航时间、效率、故障应急处理等方面的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同时,刘光毅认为,6G技术赋能下,家庭机器人有望成为现实并在全球提供业务,届时可能在我国应对老龄化现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6G将于2030年具备商用能力,恰好同第六个经济长周期的攀升阶段实现历史性交汇,有望成为下一轮经济长周期的主导创新技术”,刘光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