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居民新村搭“长城”,美国高度赞扬,印度效仿却惨烈失败!

印度亚洲新闻社此前报道过一个新闻,称中国在中印边境附近建造了整整680个小康村,其目的便是让印度村民看到如今的中国村庄是多么富裕先进,并借此吸引印度村民过上更美好的中国生活,甚至是引导印度村民去“反印”。

这番言论尽显印度人心胸之狭隘。

中国近两年的确在边境地区建设了大量新村镇,不过这是源自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所提出的边境新村建设政策,目的是为了防范阻止偷越国境与抵御邻国蚕食政策。印度却将其解读为意识渗透,更有甚者怀疑这是我国暗地里的军事设施部署,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更为有趣的是,印度在发现我国边境建设后,竟然也效仿其道斥资500亿卢比提出了“活力村庄”计划。可惜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印度这个东施效颦的计划,自然是失败得一塌糊涂。

中国边境新村

中国是全球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拥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涉及国内9大省份与46个地市,并且与俄罗斯、蒙古、印度、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地缘问题长期处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现状。

而边境城镇则是边境地区长期发展的主要依托,是国家边疆治理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环。党在十九大中着重强调,要全面加快边疆发展,进一步巩固边境安全,而在十四五国家规划中,更是重点强调了关于边境地区发展的具体工程,其中大致分为三步:建设边境城镇、完善城镇功能与体系与强化长期发展能力。

边境城镇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好处呢?首先是提升边境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陆地边境地区覆盖整整7300万人民,通过国家层面来推动边境城镇的发展建设,能最大限度的改善边境人民的生活条件,推动边境地区脱贫攻坚,也能吸引更多民居前往边境居住。

根据今年8月《纽约时报》的相关报道,如今的中国边境线村镇,建有整齐规划的房屋道路,环境整洁条件完善,由政府提供搬迁补贴,人民自愿决定是否乔迁新居。

其次是推动区域发展,边境地区往往拥有丰富充沛的矿产业、农牧业资源,另有秀美风景和独特民俗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待开发。而边境城镇化发展,能最快捷高效的发挥其优势,构建起一片新天地。

最后就是巩固民族意识,中国陆地边境线80%以上设在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与周边国家的民族毗邻而居,情况复杂。城镇化发展能进一步促进中华民族的共同团结,还能强化地区的居住环境安全,美国纽约时报将这成为“乡村长城”,十分符合边境新村既能促进发展又能捍卫安全的特性,是十分贴切的形容。

而在实际效果上,中国边境城镇也的确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与朝鲜俄罗斯所接壤的吉林,现有边境村216个,当地在政策的指引下,发展矿产资源、边境旅游和贸易特产,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自2023年以来边境村常住人口增加8303人,驻村干部多达697人,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以上高达135个,边境村成功从空心化逆袭,如今正在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与活力。

再细化一点,比如景洪市曼加坡坎村民小组。全村共有75户316人,现有118人选择了移民新村。景洪市为了搬迁安置,投用移民资金1343万用于修建道路、完善基建、改造污水管网等等。目前曼加坡坎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有效促进了边境地区的稳定和谐。

总的来说,中国提出边境新村建设,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边境人民的生活水平,但也有一部分目的是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进一步维护国土安全和国家利益。这对于我国而言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双赢政策,但是却引发了印度的极大不满。

印度的活力新村

印度的不满要从一个地区的新村建设开始说起,西藏日喀则市东南部有个亚东县,它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总面积4310平方公里,南北长123公里,东西宽45公里,如同一个楔子般直插印度和不丹之间。该地区平均海拔3500米,而我国所建的新村便位于亚东县南部的亚东河谷地带。

该地带有一处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名为洞郎,洞郎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一处盆地,与印度锡金和不丹接壤,面积109平方公里,隶属于我国亚东县。洞郎牧草肥美,是当地牧民最为珍爱的夏季牧场。

根据1892年签署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洞郎无可争议的属于我国领土,印度独立后也承认此事。但在后来,印度却持续在边境地区不断挑衅制造事端,甚至在2017年私越边境线闯入我国境内发动洞郎事件。最终在我国的强力反制下,印军仓惶撤出境外。

而此次我国直接在洞郎地区建设了18个新村,其中11个坐落在中国与不丹的领土争议区。印度这次总算是抓住了舆论事件,大肆宣扬中国公然侵占不丹领土,对我国的新村建设评头论足肆意污蔑。然而事实上,中国的新村建设是完全得到了不丹的认可,不丹作为当事国对此没有任何意见与不满,但印度却宛如跳梁小丑般借题发挥,姿态实在令人作呕。

印度在炒作洞郎新村事件后,有关部门还向美国行星实验室购买了过去八年的卫星图像,通过专业机构的分析,结合中国官方媒体、政府工作报告等相关内容,对中国新村建设的实际变化进行了一番调查。

最终他们发现,在中国和印度、不丹、尼泊尔边境接壤的每一个喜马拉雅山口附近,我们都至少建立了一个边境新村。这个发现让印度冷汗直流,他们认为这些新村在和平时期看似是寻常百姓的居住地,可一旦处于战争时期,随之就能变成解放军的进驻地,周边还配有完备的交通、电力以及各类供应设施,可以说每个新村都是一个作战点与根据地。

印度左思右虑,最终决定以效仿的模式来反制我国,于是便提出了“活力边境村”计划。去年印度内阁批准整整500亿卢比,在中印边境附近大力建设活力乡村,同时还批准七个全新印军边境部队营,特来填补中印藏南边境地区的驻军空白。

印度的此项政策得到了国内人民的一片好评,在莫迪公布这一决定后,印度网民评价道:拖延了整整75年之后,印度边境线的村庄终于得到了重视与照顾。之前的执政党从不屑于发展边境地区,他们习惯了向中国让步妥协。

然而事实上,印度活力边境村计划进行的却并不顺利。活力边境村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改善居民环境,而是控制实际边境线。但建设新村不仅需要高层决策力,更加考验的是基层执行力,需要人力物力相结合,更需要吃苦耐劳的建设团队,才能将边境村庄建设出一片新天地。

显然,印度在这一领域对比我国处于明显劣势,即便在印度国内中心地带,想要建设一片高质高量的发展区都困难万分,更遑论到了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边境。根据媒体实地查看,现在的印度活力边境村是人烟罕至,不少居民居住一段时间后,因缺乏生计纷纷选择撤离,这些斥资百亿的新村随之成为了无人问津的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