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约】石湖港:千年古渡,扬帆新丝路
中国日报网石狮5月17日电(记者 曹静)5月16日,“中国有约·相约福建”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活动在福建泉州石狮市启动,本次活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共享中国机遇”为主题。当天,采访团走进宋元时期泉州湾“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外港——石湖古码头以及现代港区石湖港,了解海上丝绸之路上“古港”向“现代港区”的发展。
驱车进入石湖港区,门口就能看到石料和集装箱堆场。这里是我国荒料石进出口的重要集散地,而集装箱里的鞋服、建材、食品和日用百货也是经由石湖港,向内运往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向外辐射俄罗斯、日本、东南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有约”采访团走访石湖港区,远处树立着巨型桥吊
车辆再往里行驶,就能看到一台台巨型桥吊高耸在泊位上,远处是晋江与洛阳交汇处出海口。据介绍,石湖港位于泉州湾的东南部,对内可直达双江,对外扼守泉州湾主航道,因为海底为平岸花岗岩结构,不易淤积,非常适合大型船舶停泊。
凭借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宋元时期泉州所在的“刺桐港”就已经成为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唐朝时期,航海家林銮曾在石狮修筑礁石做为渡口,也证实了宋元泉州作为渡口的优势。在当地,石湖古码头也被称为林銮渡。到了北宋时期,又建成了联通渡口的通济石桥。如今,在林銮渡仍能看到当时遗留下来的栓揽孔和石阶,唐宋时期满载香料和珍宝的外国商船,就是在这里停靠,凭借人工卸货。
记者走访石湖古码头,石狮市市情讲解员曾棋祥介绍礁石上遗留下来的栓揽孔
“从礁石上遗留的台阶,能够推测出当时码头工人运送的是什么货物:距离较远的两排台阶,是用来挑重物的,比如瓷器,两个工人抬着货物,一人占一排台阶,把货物运送到岸上或船上;单排的台阶,则是卸载丝绸等较轻的物品,一个人就能单独完成。”石狮市市情讲解员曾棋祥介绍说,“台阶的间距也不一样,比如挑重物的,台阶与台阶之间的间距就相对比较小,因为工人需要小步移动。”
从“古港”到“现代港区”,不仅是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是港口泊位增加、吞吐量提升和“质”的跨越。从地图上看,石湖港区占据了石湖半岛北边的大片区域,而港区西南边的石湖古码头,则变成了一个点,两地由一条进出石湖港区的港口大道隔开。
在石湖港区,吊桥林立,堆场的集装箱层层叠放。今年一季度,石湖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41.54万吨,同比增长21.6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22 万标箱,同比增长30.95%。进出港口的货物,也从丝绸、香料、瓷器变成了石料、服装、电子配件等种类繁多的商品。
相比之下,石湖码头显得清闲静谧,远处壮丽的泉州湾跨海大桥变成一道风景,让石湖码头成为观赏落日的绝佳地点。古码头旁小村庄里的村民,在自家别墅下悠闲散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当地海外贸易兴盛,深刻影响了石湖村民的生活习俗,至今,从事航运与贸易,依然是石湖村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石湖古码头与远处的泉州跨海大桥
如果说林銮渡上的石阶,承载的是历史,那么石湖港区桥吊65吨的起重力,则是现代港口腾飞的基座。
石湖码头千年的历史,给中国日报网英国籍专家龙艾栎(Alexander Stephen Long)留下深刻印象。
“拥有千年历史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一点很吸引我。”他表示,“如果有朋友来,我会推荐他们来了解这里的历史,让更多人看到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国与外界的连接。”
作为一名外籍记者,龙艾栎表示,通过报道,他希望能提供一个看中国的新视角,而走访古老的码头和现代的港区,了解泉州千年古港联通全球的脚步不曾停息,就是一个能够引起海外读者共鸣的角度。
结束行程,从石湖港区出来,记者乘车行驶在港口大道上。工作人员介绍说,港口大道两旁是为石湖港区建成的配套设施和工厂,包括服装企业、物流工厂、保税区以及聚焦纺织、航海专业的大学。不远处山上的六胜塔遥望林銮渡和石湖港区,古时这座千年石塔曾为船舶引航,如今,它将继续见证石湖古渡在新丝路上的新航程。
(编辑:李海鹏)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