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逝世

吴新智院士资料图。图据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12月5日发布讣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荣誉讲席教授吴新智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4日晚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吴新智长期从事古人类学研究,他领导的野外科考队曾发现郧西和淅川的直立人化石和丁村的智人化石。1984年,吴新智与外国同行提出多地区进化说,是关于现代人起源争论的两大学说之一。1998年,吴新智提出东亚地区古人类演化模式的新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引领中国古人类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吴新智院士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人类学终身成就奖“金琮奖”等,以表彰他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人类学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而他人生中的几件小事,也让人读来颇有启迪。

从小树立目标:以读书救国为己任

时代在吴新智这一代人身上留下了共同的烙印。1927年,吴新智出生在安徽合肥。抗日战争时期,吴新智全家搬到了四川乐山脚下。1939年,日本飞机轰炸乐山,把他的家炸塌了,所幸家人无恙。  12岁的吴新智开始了在乡野村间的生活。他还记得,上学的时候经过小路必须穿草鞋或胶鞋,穿布鞋则很容易磨破。自幼家贫的吴新智买不起胶鞋,布鞋也没几双。在寒冬腊月里,他也必须穿草鞋走路,只有快到学校才能换上布鞋。  后来每每回忆起那段岁月,他总是感慨:国家落后,百姓就会受别人欺负,作为中国人,必须发愤图强,以读书救国为己任。  1946年,吴新智考上了上海医学院,1956年又成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古人类学。

71岁的他从头学习人类进化知识

吴新智是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他的办公室看上去有些恐怖:桌上放着一个上世纪20年代协和医院留下的头盖骨,拉开后面的白布帘,里面居然整整齐齐摆了20多个骷髅。这些东西,在他看来,却如情人眼里的西施。吴新智所在研究室,主要任务就是寻找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和他们的遗物,以验证人类的起源。  关于中国人的人种起源,此前基本被全世界认同的说法是,中国人的老祖宗是陕西蓝田猿人和北京猿人。但1987年,美国科学家从不同人种的148种胎盘中提取DNA研究,从而提出了“夏娃学说”:所有的现代人都有一个共同祖先——20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妇女,她的后代在13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各大洲取代了当地居民。如果按照这种学说,那么中国大约6万年前的古人类全部灭绝,而今天的中国人则全部是那位非洲妇女的后代。  当时“夏娃学说”在欧美国家十分盛行,但吴新智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人类的进化在世界各地区是多样性的,他在1998年提出进化的新模式——连续进化并附带杂交。中国古人类的发展犹如河网一样纵横交错前进,而不是呈直线形孤军奋战。也就是说,至少在100多万年甚至170万年中代代相传一直活跃在这片热土上,从未被外来的移民打断一脉相承的传统。  “我跟外国同行提出,中国现代人的祖先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中国猿人的后代,另一部分是才从非洲过来的,现在这种假设还在争论之中。”为了证明自己的说法,1999年,71岁的吴新智开始从头学习生物学知识,尤其是DNA有关人类进化的知识。许多人对此不解,吴新智却说:“我是为搞清我们中国人是从哪来而学的。”最终,吴新智借由对DNA的研究,通过实验和科学的推理论证,找到了能佐证自己学说的证据,轰动了世界。  “祸兮福所伏,福兮祸所倚!”这是吴新智一辈子的人生感悟,“为人在世,有所得,又必定会有所失;有所失,必有所得,要善于抉择,看淡得失。”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