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三国的机枪弹链对比:美国土豪俄国节约,中国玩出了新花样

人类的军事技术发展到今天,作战方式越来越现代化,然而机枪这种“传统武器”依旧在军事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并且随着机枪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枪的供弹方式也在不断进步。

机枪供弹方式的发展

总的来说,机枪供弹方式遵循从帆布弹链到弹板,从弹板到金属弹链,从不可散弹链到可散弹链的发展规律。

说到底,不管是用帆布弹链还是金属弹链,其目的都是为了向机枪供弹。

只要达到了这个目的就无所谓形式,因此最早为机枪为机枪供弹的部件并非弹链,而是弹匣。

世界上第一款快速射击武器是马克沁机枪,准确点说是手摇式马克沁机枪。而这种武器使用的供弹方式,是弹匣供弹。

手摇马克沁的供弹原理

不过弹匣供弹的方式很快被淘汰了。

因为这类快速射击武器一次往往需要消耗上百发子弹,如此多的子弹挤在一个弹匣中,就需要一个很长的弹匣了。

并且当时因为加工工艺的原因,生产出来的弹匣并不可靠,经常性的卡住,于是使用弹匣的机枪很快被淘汰。

弹匣被淘汰后,各国率先使用的供弹部件并非弹链,而是供弹板。

弹板

最早使用供弹板的国家是法国,比如和绍沙机枪同时代诞生的圣艾蒂安M1907机枪使用的就是供弹板。

这种“金属直板子”的确是比弹匣好用一点,但也有限。其原因就是过长的供弹板会因为自身重量下坠弯曲,这导致供弹板也无法一次性为机枪提供更多的子弹。

所以和圣艾蒂安M1907机枪同时代的绍沙机枪因为使用更“原始”的弹匣,反而更可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使用量也比圣艾蒂安M1907机枪多,因此更出名。

圣艾蒂安M1907机枪

为了解决供弹板因为自身重量弯曲的问题,法国人突发奇想,研发出了铰接式弹板。

这种供弹板一个只能装3发子弹,每个供弹板之间用机械结构连接起来,由此就形成了类似于弹链的效果,不用再担心供弹板因为自身重量弯曲。

可以说铰接式弹板和金属弹链的设计思路已经很相似了,所以在铰接式弹板诞生的几乎同一时间,也就是1920年前后,弹链诞生了。

铰接式弹板

金属弹链和帆布弹链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最早流行的弹链是帆布弹链,但其实金属弹链更早诞生。

最早研发出弹链的人是马克沁,他在1920年前后发明了导气式机枪,同时也研发出了与之配套的弹链。

最早的弹链是不可散式弹链,作为最早的产品,当时的弹链有非常多的缺陷。

首先就是重,完全由金属生产的弹链有着十几公斤乃至是几十公斤的重量,这会给士兵带来很大的负担。

金属弹链

其次就是不可靠。因为当时工业化没有现代这么发达,弹链这种“复杂加工产品”的不合格率相对较高,因此最早的弹链很容易出故障。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对金属的消耗。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全球有能力称自己是工业国的国家就三个,分别是英国、德国以及美国。

一直到二战,这个名单也不过是加上了苏联、日本、意大利、法国这几个国家。

对当时的各国来说,弹链绝对算奢侈品了,各国也不太愿意用金属生产这种不可靠的东西。

金属弹链

因此在金属弹链诞生后,帆布弹链反而首先流行起来。

这种更轻便,比金属弹链成本更低的帆布弹链广泛出现在一战的战壕中,有着比金属弹链更高的流行度。

然而帆布弹链也仅仅是在一战那段时间流行,到了一战后它也因为各种缺陷很快被淘汰。

其一是帆布弹链强度不够。帆布弹链虽然更轻,但也更容易被发射子弹过程中的机枪撕裂。

并且帆布弹链相较于金属更容易腐烂,在一战战壕中最不缺的就是污水和泥泞的泥土,帆布弹链在一战的战壕中并不能长时间使用,很快就会在自然环境下腐烂。

帆布弹链

其二是一战过后各国的工业产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像美国在一战时的钢铁产能为3000万吨左右,到二战时就达到8000万吨了,翻了一倍还多。因此到二战时期金属弹链也不算什么奢侈品,各国也舍得使用金属了。

可散式弹链和不可散式弹链

二战时期,战场上基本全是金属弹链。后续到越南战争时期,弹链又经过了发展,发展出了可散式弹链。

可散式弹链和不可散式弹链的主要区别,就是弹链在子弹激发出去后会不会散开。

在可散式弹链中,子弹是弹链的中轴。一旦子弹激发出去,弹链的中轴消失,弹链就会散开。

可散式弹链

可散式弹链和不可散式弹链各有优劣。不可散式弹链的优势是成本低廉,毕竟可散式弹链在子弹激发后会散落一地,难以回收,直接成为了“一次性用品”。

并且不可散式弹链对后勤保障的压力也比较低,可散式弹链在上子弹时较为复杂,有些像拼拼图,这比较费时间。

可散式弹链的优势主要是使用方便。不可散式弹链在子弹激发后,机枪依旧会拖着长长的弹链,这很容易影响士兵的战术动作。

不可散式弹链

可散式弹链在子弹激发后直接就不要弹链了,自然方便许多。

目前的各大军事大国中,美国很是土豪,喜欢用可散式弹链;而俄罗斯受限于经济,显得节约很多,更倾向于使用不可散式弹链。

至于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则是将弹链玩出了新花样。

中国采用“组合式弹链”,即在一定长度的不可散式弹链的两头,设计可散式弹链的结构。

复合弹链

这样弹链就变成了由很多不可散式弹链组合成的“可散式弹链”,弹链会在子弹击发一定数量后脱离,但又不会散落一地难以回首。

参考资料:

【1】中国小康网·《火力的源泉,单兵携带500+弹药,但弊端也很明显》

【2】中国军网·《自动武器之父马克沁:敲开机械化战争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