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发生矛盾,为何有人认为美国胜率大?外国专家指出5个假设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美国国内不少人坚信,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必胜”是定局。

从冷战到海湾战争,美国在各个领域的实力似乎从未被撼动过,这让许多美国人对未来的中美竞争充满信心。

不过,新加坡一名知名学者却提出了耐人寻味的问题:美国的这种必胜信念,是否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在他看来,美国人对胜利的五大假设也许并不牢靠,而是出于一种“惯性思维”。

这些假设究竟是什么?它们是否真能为美国奠定无懈可击的优势?

5个假设之一

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历史战绩已经足够说明一切。

在二战、冷战和20世纪末的各种冲突中,美国总能轻松应对,不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外交谋略都占尽优势。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时美军凭借高科技和强大的火力轻松击败伊拉克军队,展示了空前的军事实力。

这种胜利的积淀使美国人对“美国必胜”信心十足。

但中国这个新对手却与以往遇到的任何国家不同。

中国崛起的路径更注重经济、科技和全球合作,区别于传统的军事扩张。

这种方式既让中国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增加了它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比如,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合作带到了全球多个国家,帮助中国扩大了经济影响力,提升了国际地位。

相比之下,苏联曾试图通过军备竞赛与美国对抗,但这种单一策略最终难以为继,反而导致自身崩溃。

美国如今还依赖“过去的胜利经验”来判断中国这个对手,似乎并不明智。

5个假设之二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观点是,他们认为中国的制度不可持续。

许多美国人相信,自由民主才是国家发展的唯一正解,而中国这种体制在长期竞争中迟早会走向崩溃。

冷战时期,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充满质疑,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后,美国人更坚定了对“民主制必胜”的信念。

然而,这种想法是否过于一厢情愿?

实际上,中国的政治体制并非一成不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上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又保持了强有力的社会治理,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

比如,在民营经济领域,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的崛起展现了市场的活力,而这些公司所依赖的并非单一的政府管控,而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市场环境。

中国并没有简单地模仿苏联的道路,而是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调整,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

因此,简单认为中国体制难以维持可能只是美国人固有的偏见。

5个假设之三

在许多美国人眼里,资源优势几乎是他们“必胜”的保障。

美国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和高等教育,这让不少人觉得,美国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对手,都会占据上风。

然而,全球化使得资源优势的定义发生了变化。

虽然中国并不拥有美国那样的资源富裕,但通过广泛的供应链网络和全球合作,中国补足了这一“短板”。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稀土资源。全球电子产业对稀土有极高需求,而中国恰恰掌握了该行业的重要地位。

2010年,中国一度减少对日本的稀土供应,使得日本在制造业方面遭遇不小的困难。

这种“资源以外的优势”逐渐让中国在某些领域占据了关键地位。

与之相比,美国尽管资源丰富,但在稀土领域受制于政策限制,难以实现自给。

全球化背景下,资源的掌控力已不仅仅依赖产地数量,更在于供应链的布局和资源整合能力。

美国对“资源优势”的传统观念可能让其忽视了全球化时代的变化,而中国的这种“缺而不短”的策略显然值得美国反思。

其他2个假设

其一,法治和社会秩序是美国人长期以来引以为傲的优势。

在美国人看来,良好的法治环境是确保社会活力的基石,美国的制度让每个人拥有自由和权利,这使得国家稳步发展。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曾多次强调,法治和人权是美国“软实力”的核心。

然而,现实似乎比这一理想要复杂得多。

近年来,美国的枪击事件频发,种族矛盾加剧,党派斗争更是让不少美国人对未来感到忧虑。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骚乱事件更是震惊了世界。

政治分裂、治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秩序,而中国则展现了另一种稳定方式。

尽管体制不同,中国的社会治理在维护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全球化的今天,稳定的社会秩序同样被证明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凯硕对此表示,治理的实际效果可能比法治形式更为重要,美国的法治自信不应该掩盖这些现实问题。

其二,许多美国人相信盟友支持是他们全球竞争的强大支撑。

自二战以来,美国建立了以北约为核心的国际联盟网,在亚太地区也与日本、韩国形成了密切的军事合作,每逢国际危机,美国总能联合盟友展现强大威慑力。

然而,全球多极化的趋势让这种盟友体系变得不再稳固。

近年来,欧洲国家对北约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法国总统马克龙就公开表示,欧洲必须实现独立决策,不能事事依赖美国。

亚太地区的日本和韩国虽然在军事上与美国保持合作,但在经济上却无法忽视与中国的紧密联系。

与此同时,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吸引了多个发展中国家,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国际合作关系,不再局限于传统军事联盟。

全球化使得国家间的关系越来越多样化,美国的盟友关系也因此受到考验。

在马凯硕看来,简单依赖盟友数量来衡量力量强弱的思维,已经逐渐落后于实际

情况。

结语

从新加坡学者马凯硕的角度看,美国的这五大假设似乎更像是对过去辉煌的一种安慰,并未真正适应当今的国际形势。

他认为美国人需要重新审视这些假设,尤其是当中国的崛起与以往任何对手的模式截然不同的时候,旧有的经验可能会掩盖现实的挑战。

今天的全球化环境和多极化趋势,使得这五大假设已然变得脆弱不堪。

2018年,美国前副总统彭斯曾公开宣称,美国绝不会输给中国。

然而,随着5G技术的竞争和疫情的冲击,中美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模糊。

未来的中美关系将不仅仅是简单的胜负之争,而更像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

马凯硕的建议很明确:美国需要在变化中找到新的定位。

全球化时代中,真正的优势来自适应性和对未来趋势的准确判断,而不是对历史胜利的迷恋。

参考资料

新加坡著名学者马凯硕:“亚洲世纪”来临,美国遏制中国会失败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