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是否还值得期待?

(图/视觉中国)

自去年印尼拜习会后,中美逐步恢复接触,从美国助理国务卿康达访中到刘鹤、瑞士会谈,两国关系似乎正加速回暖。与此同时,美国又通过系列动作演绎了数次「乍暖还寒」。冷暖交织之下,难免令人心生困惑:中美关系是否还值得期待?

毫无疑问,不久前的「气球事件」、布林肯推迟访中计划,以及围绕事件展开的诸多外交龃龉,会为中美关系抹上一层阴影。实际上在这层阴影之前,美国已动手在贸易、科技领域加大对中遏制力度: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布的2022年售卖侵权产品「恶名市场」名单直指微信、淘宝等多个中国网购平台;与日本、荷兰达成协议,欲对出口到中国大陆的半导体设备实施新限制;另有报导指,拜登政府正在拟定对华为断供的正式政策,计划禁止英特尔和高通等公司对华为供货。

不过与上述事件和政策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事件背后中美关系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毕竟具体事件与政策可以透过种种努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因应,但关系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意味着任何细微摩擦的影响都可能被无限放大。这种脆弱与不稳定源自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改善,而长时间的不稳定显然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国大选拉开序幕,民主党与共和党势必再将对华关系提上议程,打出各自的「中国牌」以争取更多选票,届时中美关系还将面临新的冲击。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当前正是中美两国合作的最佳时机。中国将在下月进入全国「两会」时间,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是绕不开的主题;拜登第二份国情咨文也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国内经济复苏与发展,不难判断美国国内经济压力不小,仅就此而言,中美之间依然有着明显的共同诉求与利益空间。值得一提的是,拜登还特别指出美国对中国寻求竞争而非冲突的立场。

美国商务部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中美经贸往来仍然密切。2022年两国货物贸易总额达6905亿美元,时隔3年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对大豆等食品的进口量较2021年也有所增加,两国经济相互依赖性不容忽视。此外,联合国1月25日发布《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23年中国经济将实现加速增长,同时也会带动区域经济复苏与发展,面对这一红利,美国若在此关头与中国「脱钩」绝非明智之选。故美国财长叶伦在「气球事件」后仍公开表示希望能够访问中国,某种程度上说明美国高层依然有不少人认为中美合作利大于弊,乐见两国保持各层级的接触,而未来更多接触于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管控分歧、避免误判而言又是值得期待的。

其实中美关系本就是一种介于客观现实与合理想像之间的社会建构,双方的实力对比固然是基础,但对彼此的想像,以及围绕这种想像开展的外交动作同样重要。当前中美关系难就难在双方实力对比这一客观现实正处于逐步演变中,而中美两国一方面要对演变的客观现实要有准确清晰的研判,另方面还要以此为基础及时调整想像,并根据这种想像开展各类交往,最终共同推动形成平衡、稳定、可持续的关系。

可以肯定的是,平衡、稳定、可持续的中美关系构建会是一个时间线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合作、竞争甚至遏制交织会是常态。就短期而言,中美关系春暖花开也许不可期,但在国际社会亟待稳定性的大背景下,中美关系尽量平稳过渡,至少不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还是可以期待的。

(作者为大陆资深时政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