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中关系更可能是「冷静期」

旺报社评

陆驻美大使崔天凯发表《致全美侨胞的辞别信》,释放准备卸任的讯息,但未见北京公布接任人选美国两任政府迟迟未宣布驻北京大使,崔天凯又将卸任,美中将进入外交真空期,这是北京和华府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所罕见。但这究竟代表双方关系的恶化,或是进入战略试探冷静期,还有待观察。

崔天凯:美对华正经历新一轮重构

促成崔大使离任的关键因素,应是美方驻华大使职位悬缺已久,违背了外交关系中极重要的平等尊重原则。美国前驻华大使布兰斯塔德去年11月美国大选前离开北京,期间虽然传闻前外交官尼古拉斯.伯恩斯有望出任,但拜登政府至今尚未正式宣布,更没有进入国会听证任命程序。拜登政府此举,颇有让中共穿小鞋甚至难堪的味道。美俄拜普会」后,双方大使各自回到驻地,更凸显中美关系低潮

去年7月美国政府下令关闭大陆德州休士顿的领事馆陆方随即关闭美国驻成都领事馆,两国进入外交战。基于平等外交原则,在美方尚未采取派任驻华大使行动前,陆方派驻华盛顿大使一事恐怕也不会有所行动。由于陆方是被动回应的一方,不宜解读崔天凯大使离任是大陆在中美关系上调整的大动作。

也有人从报派人选去推论继任驻美大使人选,并预测中美关系走向。由于现代传播通讯技术的发达,以及外交工作的复杂度大幅提高,职业外交官或派驻使节的角色也有很大的改变,例如美国等许多民主国家驻外大使,只是酬庸象征性的礼仪角色。外交权力趋于集中,元首外交的重要性大增,职业外交官的决策功能大幅下降,除与驻在国外交的折冲樽俎外,进行国家公关宣传与侨民服务也是重要工作。

崔天凯大使临去前,发表辞别信不以美国大众为对象,而诉诸在美侨胞,除了表达对侨胞支持祖国的感谢;另方面也表示对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期望,希望侨胞在中美关系的推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可能暗示驻美大使功能性的转变。

中美关系中,驻美大使仍有其重要性,但结构因素更重要,不因一人之去来而转移。将崔天凯大使离任视为中美关系的冰点甚至恶化实无必要,正如他在辞别信中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在关键十字路口,美国对华政策正经历新一轮重构,面临在对话合作和对抗冲突之间做出选择。」目前中美关系不佳是事实,但应该还处于对话合作与对抗冲突的战略选择期。

中美进入冷静期 累积谈判筹码

拜登上任后积极恢复与盟友关系,从印太战略四方峰会、分别与日、韩元首会面,到近日七国集团(G7)、北约组织峰会,甚至与俄罗斯总统普丁见面,展现抗中的大战略蓝图,准备与中国全面竞争。美国内部对于抗中已取得两党共识,纷纷推出针对与中国竞争的法案。但如果就此论断中美进入全面冷战,或许过于武断,忽略世界结构性的因素。

正如美国财政部长叶伦日前所言,中美经贸脱钩有现实上的难度,美国的盟友也未必认同,他们并不愿意减少与中国经贸往来。全球化已经渗入镶嵌在每一个国家活动与个人生活之中,不仅是经贸往来,许多全球性议题都需要各国尤其是大国间的合作,例如这次全球性的疫情以及日趋恶化的气候议题,都会使世界各国的政治议程与价值考量出现变化,冷战时代意识形态的斗争,越来越失去吸引力。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日前一篇文章指出,西方重新合作固然是好消息,但是如果西方还想领导世界,就需要比七国集团会谈拿出更高的理念,更要避免和中国爆发悲剧性冲突。中国不是西方利益和价值观的最大敌人,「我们的敌人是我们自己」。无独有偶,美国民主党总统参选人、资深参议员桑德斯6月中投书外交事务》亦指出,美国对中国的新共识是危险的,呼吁不要发动新冷战。他还认为民主的敌人不是专制,而是民主自身的缺陷被利用。

台湾身为民主国家固然值得骄傲,对于美国诉诸民主与专制的对抗也心有戚戚,但是国际格局与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不可不察。中美外交表面上陷入冰点,实际上可能是一段冷静期,各自调整内部意见,或累积谈判筹码。台湾切不可因为美国的支持而误判形势,政治是可能的艺术,要为所有的可能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