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报社评》上海公报是美中台关系定海神针

社评

大陆高规格接待百岁高龄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透露两个讯号:一是北京仍希望改善美中关系,二是北京希望藉季辛吉之口强调一中原则的重要。明年台美先后举行大选,若民进党继续执政、共和党右翼卷土重来,对美中台关系来说绝对是灾难性后果,稳住台海安全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高规格接待季辛吉

季辛吉虽不具官方身分,中美之间也不需要有人传话,但和上个月比尔盖兹访陆类似,都具有政治象征意义:首先,藉热情接待「美国老朋友」,表达不想搞坏对美关系之意,希望营造善意对话与合作的气氛,向全世界宣示美国不是敌人;其次,派国防部长李尚福拜会季辛吉,却冷对美国防长对话的请求,意在强调美中关系改善必须有原则、有前提。

2020年底川普败选、民主党上台,曾是美中关系改善的契机,那时蔡政府也放低姿态,等待美中恢复沟通后稳定两岸关系,当时有两个动作:第一,撤回「删除国家统一前」修宪案,蔡总统重申依宪法与两岸条例处理两岸事务;第二,2021元旦文告蔡总统提出「有序恢复两岸交流」,随后陆委会改组、邱太三就职后抛出「春暖花开说」。

遗憾的是,拜登上台后的美中关系,从最初「阿拉斯加论战」的对抗,到「峇厘岛拜习会」的相互试探、摸索,再到今年「气球风波」的反复,现在又开始摸索对话、相处之道,前后蹉跎2年半。在这期间,蔡政府推出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等于推翻了过去「依宪法与两岸条例处理两岸事务」的承诺,台海也历经裴洛西访台后的兵凶战危,今年才迈出恢复两岸交流的第一步。

回头来看,美中磨合几乎用了拜登任期的前半段,问题出在「误判」。北京当时认为,拜登上台后,美中可以回到川普政府之前的状态,包括撤除制裁、超高关税等,当他们发现「遏制中国崛起」已经成为美国跨朝野共识,因而转向强硬。同样,拜登政府当时也预判,北京急于走出川普末期糟糕关系,民主党上台后会「靠过来」,但事与愿违。

双方对情势和彼此意图的误判,酿成北京与拜登政府长达2年多的无谓拉扯,好在最终还是建立了「底线思维」,这种底线和之前拜登政府提出的「护栏」不同。美方的护栏未能获得北京认可,因为美方的护栏更多是实务上避免双方爆发军事冲突的操作机制,如必要的对话管道,但北京眼中的护栏其实是红线,指的是政治原则,例如不寻求改变中国政治体制、不支持台独等。

大陆底线一中原则

这就是季辛吉在会晤习近平、王毅时均提出《上海公报》、「一中原则」的原因。相较于现在的美国政界,与中共五代领导层打过交道的季辛吉,更能理解北京眼中的「底线」就是一中原则。同样,北京也深知《上海公报》本身凝结着季辛吉个人的政治智慧与历史定位,更倾向于透过季辛吉之口强调一中原则。毕竟在美国的一中政策中,尽管有北京高度反对的《台湾关系法》和六项保证,但以《上海公报》为首的三公报,依旧是华府必须继承的政治基础。

1972年《上海公报》对一个中国和台海政治关系的界定,本身是求同存异、共同认知之下尊重各自表述的默契,而这种精神也延续到了后来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现在,拜登政府已透过各种形式,向外界释出不支持台独的讯号:美国政府网站上对台湾「国家」地位的表述已悄然撤下,赖清德「台湾总统进白宫」的发言也受到美方关切。美中正回到基于《上海公报》的台海共识,但美中台关系能否因而舒缓,还要看台湾是否政党轮替、民主党能否连任,都是很大的考验。

扁政府时期美中曾「共管」过台湾,如今又浮现「共管」的迹象。两岸间的九二共识在台湾有重大分歧,《上海公报》的价值却历久弥新,也是台海和平与稳定的底线。依宪依法认同两岸一中、不追求台独,符合《上海公报》,台湾若能遵守,或将避免美中一场历史性对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