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 习近平两手策略

(图/美联社)

旧金山「拜习会」之后,中美升高的竞争态势似乎得到缓和。但问题没有这么简单。美国史丹佛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国光指出,这是中共一贯的「两手论」(或说两手准备),起源于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做法。1949年后,中共直接把「两手论」应用在对美关系。如果不懂「两手论」,就看不透习近平的访美本质。中美关系除了转折,还有斗争。

吴国光说的「两手论」,就是毛泽东在面对国共内战处于劣势的形势下,所采取的「两手对两手」策略。毛泽东认为,国民党和美国以「边喊和平、边打内战」的两手策略对付共产党;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打对打,以谈对谈」的反两手策略,在战争与和平两条战线上与敌人展开斗争。

毛泽东多次强调,对付美国帝国主义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坚决斗争,另一条是开会谈判;既讲原则性,也讲策略性,要有两手准备(边斗争、边谈判)。

在台湾问题上更是如此,中美大使级会谈从1955年至1970年进行136次,双方未取得任何进展,但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直到共同对抗苏联的需要到来,中美走上建交。毛泽东的「两手对两手」策略,在中共历届领导人眼中已是通过历史检验的法宝。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后,中美关系大幅转好,但是对于美国想要和平演变中国大陆的认知和戒心丝毫没有改变和放松。就北京来看,中美的斗争本质并未改变,「两手对两手」策略依然适用。

习近平上台后,由于高估中国大陆崛起的势头,而把「两手对两手」策略中的斗争部分放大,引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联盟群起而围之。举行拜习会的目的,是习近平知道形势对大陆不利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加大「两手对两手」策略中的谈判部分,使其维持在中美斗而不破的平衡状态,避免失控而引发冲突。

习近平与拜登总统会谈时指出,「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个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中美各自的成功是彼此的机遇。」这种说法被理解是一种善意,是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的开始。但是,习近平在内部又是另一番说法,而且是真实内心的反映。他说,各种敌对势力(主要指美国)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与中国大陆的对立不可调和,谁也改变不了谁。因此,中国大陆要做好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长期斗争的充分准备,绝不能天真!

换言之,习近平把拜习会视为一种阶段性的策略运用,中美关系的本质在于斗争,是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长期斗争。双方军事突发性事件也许会有,大动干戈不会发生,危机管控将成为新常态。(作者为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