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气象局长郑明典 热爱气象 享受工作
中央气象局长郑明典是个超级气象迷。图/王德为
「自己对天气有好奇心,观察这些天气变化也会感到愉快,更喜欢把这样的感受分享给周边的人」,中央气象局长郑明典的脸书贴满各式自然美景,也经常与网友互动分享天气知识或是气象局新动态,希望让更多人可以对大气科学感兴趣。
郑明典透露,自己最喜欢傍晚时刻,橘红色、金红色的晚霞,更经常出现在脸书贴文中。不只社群媒体上如此,他的一生也是环绕在最爱的气象,大学就读台大大气系,后来在美国攻读博士,最后回台到气象局服务,迄今已经超过30年。
在他看来,人类为适应环境,去了解天气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并且气象在生活应用十分重要,只要有足够警觉性,就可事先预警、降低伤害。但毕生投入气象的郑明典也曾迷失在气象预报中,他回忆起2016年梅姬台风袭台,自己一时忽略气象讯息导致误判,因此主动要求离开气象预报中心主任一职。
郑明典回想起那段往事表示,气象应该一直都很有趣,但是在面对灾情时必须更加谨慎,得多一份危机感,当时自己似乎出现倦怠状况,因此希望离开预报中心,换一个环境重新感受挚爱的气象。同时他也为预报员喊冤,外界对于预报员常出现不合理期待,预报员是根据资料判断,并非靠「神通」感应。
拜科技发展之赐,预报员主观判断气象的程度大幅降低,因此「气象预报是科学的」,郑明典说。但是早期气象能够靠「外力」辅助部分有限,直到近年气象技术提升才让预报更精进。他说,卫星技术发展对于气象而言可说是「预报革命」,透过涵盖大范围面积的卫星地图让气象观测资讯清楚很多,跟早期只能透过放气球、地面观测比较,预报能力大幅增进甚多。
他也细数电脑技术发展的帮助,早在1950年代就有出现透过电脑预测天气的构想,但是当时技术阳春,要预报一天的天气,电脑可能要算一个月;直到198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在预报应用渐渐展现价值,到了2000年,预报员已必须要以电脑作为基础才可以预报。
他感叹,「气象预报是根据科学判断,预报失准不应该是由人来负责」,不管哪一天,预报员都是做相同的事情,不能因为预报失准就认为是预报员「修炼不够」,但外界对气象预报太容易用结果来评断,反而忽略预报员的努力。
后来离开预报中心的郑明典,转任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业务重点转变成关注圣婴现象、气象变迁等长期观测资讯,也让他重新找回对气象的热情,后来一路升为气象局长,他笑称「自己是享受在工作中」。
现年64岁的郑明典,一辈子与气象为伍,也即将届龄退休,任内是否还有未竟的目标?浪漫率性的他说,自己的人生似乎从来没有停下好好设定目标,多是依靠直觉,现在还是乐在工作。至于退休后是否还会与网友在社群上互动?他说,还不确定,会顺着感觉走,他举自己求学时随遇而安的经历为例,在要出国读书前,从来没有做好出国规划。